(原标题:上海要求在沪停留超24小时人员登记,是否增加负担?个人信息如何保护?)
流动人口登记会不会加重个人负担?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
4月1日起,新修订的《上海市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若干规定》正式施行。
新规定在原基础上将短暂来沪停留的人员纳入服务管理,包括来沪就医、就学、旅游、公务活动、探亲访友等停留超过24小时的人员;并明确宾馆、旅馆、招待所、留宿过夜浴场(室)、公寓式酒店等提供住宿服务的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实住宿登记、访客管理制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马庆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规定是上海应对人员流动规模大、类型复杂,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等紧急事件防控的需要。
新修订的《上海市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若干规定》(下简称《人口新规》)明确,在本市居住或者停留的本市户籍人员、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户籍人员(下简称:来沪人员)均需遵守这一新规。
对比此前规定,新规定在原基础上将短暂来沪停留的人员纳入服务管理,包括来沪就医、就学、旅游、公务活动、探亲访友等停留超过24小时的人员。但不包括“一日游”、公务活动当天往返以及交通中转等人员。
比如,宾馆、旅馆、招待所、留宿过夜浴场(室)、公寓式酒店等提供住宿服务的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实住宿登记、访客管理制度。
对于其他提供住宿服务的场所,《人口新规》明确应当在住宿人员入住时,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登记其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其他提供住宿服务的场所,由市公安部门认定。
马庆斌指出,从户籍到常住人口,再到流动人口的覆盖,说明上海人口管理服务人群的类型和范围不断扩大。这一措施有助于上海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一方面是不断提高城市服务的需要,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是应对人员流动规模大、类型复杂,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等紧急事件防控的需要。
除了短期来沪人员,对于来沪工作、居住人员,《人口新规》也给出了新的具体规定。
具体来看,对于用人单位聘用来沪人员、职业中介服务机构为来沪人员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和商品交易市场、超市的经营管理者为来沪人员提供设立摊位服务这三类行为,相关单位需要自行为发生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登记来沪人员的姓名、现居住地以及身份证件的种类、号码等信息。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事居住房屋中介业务时,应当自租赁合同订立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登记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姓名、身份证件的种类和号码。
《人口新规》还明确,如若相关单位及经营者不按照规定登记相关信息的,将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人口新规》甫一施行就登上热搜。不少网友担忧,流动人口登记会不会加重个人负担?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保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上海正在建设的“一网通办”平台为人口信息填报与管理提供了平台与技术支撑。依托“一网通办”总门户、“随申办”移动客户端,上海市认为可以为实有人口信息填报、居住证件申领等提供网上办理服务,并逐步拓展便利化服务事项。
为便利政府部门间进行信息获取与使用,《人口新规》还强调,相关部门能够通过信息共享获取的实有人口信息,不得通过其他方式重复采集。“发展改革、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房屋管理、卫生健康、教育、税务、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更新,实现信息共享。”
对于个人信息安全问题,马庆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集信息一是公共安全和服务的需要,二是用于非商业目的。当然,信息安全是一个目前讨论比较多的问题,需要法律、管理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作者:卜羽勤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