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转股清偿欠款新东家入主提升主业
随着民族化工(000635)股权转让事宜的逐步落实及对重组的期待,公司新股东英力特集团开始更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在民族化工饱受了大股东长期占用公司资金之苦、经营又难以为继之际,英力特能否承受这份期待之重?
处境:内外交困
自2001年下半年大股东占用3.02亿元巨额资金之事被披露后,民族化工一直经历着它的“多事之秋” :监管部门的通报批评、2001年首次亏损竟高达-1.72元/股,每股净资产更是由此前的4.02元剧减至1.60元。
2002年虽经多方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首先,大股东占用的资金未按计划归还,至前三季度末,还款工作进度仅完成了一半,且多是以非经营性的土地资产偿还,而真正能解燃眉之急的现金并不多,由此导致公司流动资金严重匮乏,生产难以持续,甚至是连续停产数月。在这种情况下,期待公司全年业绩有所改善实为奢望。资料显示,去年上半年,公司利润为-8747.20万元,而到了三季度末,其每股净资产只剩0.85元,公司全年还将继续亏损。此外,有关部门仍在对其进行进驻调查。看来,以“内外交困”形容公司此时的处境并不为过。
股权转让:一波三折
就像许多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大股东最终选择了“以股抵债”方式一样,民族化工也开始了漫长的股权转让之旅,其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2001年8月,第一大股东民族集团拟将部分股权分别转让给深圳长兴达实业公司、北京纵横四海投资顾问公司,按2001年上半年每股净资产3.85元计算,每股股权转让价格约在4元左右。但公司在该年度的业绩“大变脸”、每股净资产骤减及生产经营的急转直下,使得此次股权转让中途夭折。
2002年7月,民族集团与英力特集团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拟将其持有的4556.2万股国有法人股全部转让,英力特向民族集团支付了1400万元的股权转让定金并置入了净资产为5000万元的发电机组。根据有关协议,上述资产全部偿还给了民族化工。
2002年12月,已经执行了的股权转让再度发生变更,重新签定的协议为:民族集团又将4556.2万股股权中的3422.2万股转让给英力特,934万股则转给了伊斯兰国际信托。转让后,英力特和伊信分别为民族化工的第一、二大股东。至此,公司的股权转让事宜总算是暂告一个段落了。
新股东:不轻易改变主业
英力特集团是一家以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为主的公司,其控股股东为宁夏电力公司。因公司本身的电力生产、销售背景,加之已置入民族化工的发电机组资产,此迹象是否表明,民族化工会摒弃原来的化工主业,而改行电力或相关产业?
对此,民族化工方面曾表示,英力特集团将其拥有的发电机组置入民族化工主要是从有利于公司今后发展的角度考虑的。因为化工行业是高耗能的行业,公司产品成本的60%左右来自电力,置入发电机组之后可以大大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次英力特在收购报告书再次明确表示,重组后民族化工的主导产业仍是化工。民族化工将以现有的化工产品为主线,结合英力特集团的电力优势,提升产品档次,如加大对精细化工和环保等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产品的开发,以降低和规避经营风险。与此同时,逐步涉入电力生产,以实现人才、设备和销售网络的最大限度兼容。
重组后的民族化工能否会柳暗花明?还需要靠时间来证明。(牛溪/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