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的公开发行上市,不仅为自身的长足发展打开了通道,同时开辟了证券业上市的新纪元,也为金融企业板块增添了一支生力军。由于其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都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证券业的发展方向,因而是考察证券业的一个窗口。中信上市带来了很多亮点,值得细心琢磨。
从信息披露看,中信上市为其它券商提供了一个范本。通过研读招股说明书,可以发现中信证券的各项信息披露都非常全面完整,充分体现了我国证券行业的特点。一是金融企业的特殊之处在于经营货币性资产,经营活动以收入和付出货币为主,因此不能一成不变地套用普通工商企业的分析方法。例如吸收存款和同业拆借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对存款人和同业的负债,具有筹资活动的性质,但商业银行把这两项业务看作经营活动。与之相似,证券公司同样把证券经纪业务中代理客户买卖证券收到的现金作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二是在某些资产的处理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按照中国会计准则,券商受托理财的资金计入公司的流动负债,受托资产资产及剩余资金计入流动资产。而按照国际准则,上述资产不计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而应视为客户的资产。这就要求阅读上市券商的财务报表要充分注意到这些差异,否则很容易误解。三是对金融控股公司下属企业的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进行了着重的解释和说明。中信集团作为分业经营体制下我国首家金融控股公司,有多家银行、信托、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下属金融机构,但中信集团为避免同业竞争以及规范关联交易进行了制度上的妥善安排。
从业务发展看,两条腿走路是规避系统风险的必然趋势。与中小型券商相比,中信证券的资产质量较好,盈利能力较强,收入构成多元化,抵御市场低迷的能力较强,但是仍然存在盈利波动巨大的问题。实际上,通过研究中外券商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99-2002年间证券业的变化,可以发现所有券商的传统业务,包括经纪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承销业务、金融企业往来业务和其它业务,其收入与证券市场的波动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市场状态高度相关的盈利模式是这些业务的本质属性,即使推出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也难以改变,因此过度依赖传统业务使券商的系统性风险极大。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中信证券努力调整收入的结构,加强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化市场研究和金融创新方面的研究,并有选择地开拓国际业务,实现两条腿走路,使收入来源多元化,具有可持续性。尤值一提的是,中信证券的财务顾问业务已经具有了很好的基础,自2000年以来已完成12个项目,今年1-11月实现咨询服务收入2923万元,比2001年同期增长116.3%。
从收购万通看,中信为证券行业的购并提供了示范。去年至今,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市场的持续低迷,我国证券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行业进入自由化、佣金费率浮动化使证券业的垄断利润消失。与此同时,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逐步显现,绩优券商在增资扩股时毫不费力,而差的券商则门庭冷落。可以预见,证券行业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重新洗牌势在必然。从国际性大券商的发展历程看,无一不是在行业低潮阶段进行大手笔的合纵连横,实现行业的整合。通过上市融资,中信证券斥巨资控股收购万通证券,以资本运作的方式达到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目的,进入了与海通、国泰君安比肩的行业第一梯队。收购万通也使公司的业务布局进一步合理化,为今后构造金融销售平台创造了基础。同时 我们也看到,收购现有的证券公司除了用部分资产入股外,大笔的现金支出是必不可少的支付手段。为此,有关部门不但要鼓励有条件的券商上市融资,还要尽快拓展债券融资等其它渠道。(德恒证券 吴士君/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