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狂飙出现后遗症
早在2014年,东方园林曾经历过“最困难”时刻。当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6.80亿元,同比下降5.91%,归母净利润为6.48亿元,同比下降27.17%。公司原本的主营业务园林景观陷入困局。
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文鼓励推行PPP模式。这成为东方园林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在此背景下,东方园林快速切入PPP领域,成为最早参与PPP项目落地的民营企业之一。
凭着惊人的业绩,东方园林成为A股大白马。2015年-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了2.8倍,归母净利润增长了3.6倍。公司前复权股价从2015年初的7.32元/股,攀升至2017年底的20.09元/股,三年上涨174%。
东方园林在PPP领域狂飙猛进的拿单速度令同行侧目。从2015年至今年5月,东方园林合计中标PPP项目113个,总中标额达1693亿元。其中,2015年累计中标PPP项目约330亿元,2016年380亿元,2017年715.71亿元。即使是遭遇流动性危机的2018年,东方园林也没有放慢脚步。2018年上半年,公司共计中标36个PPP项目,涉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等领域,中标金额约为339.48亿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17年11月,财政部下发规范PPP项目库管理的通知,对PPP项目进行“清库”,防止PPP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增量。随即各级财政部门针对在库PPP项目展开了全面清理、整改工作,大量不合规项目被清除出库。
今年8月23日,东方园林在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PPP模式的问题在于,如果利润不能覆盖投资,公司会有现金流问题,所以大家对PPP都不看好。但对于东方园林而言,只要贷到款,就没有风险。”不过,东方园林最后的问题就是出自资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