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海证券《基础化工行业周报:韩国或将削减石脑油产能,草甘膦价格再度上涨》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韩国或将削减25%石脑油产能,转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8月20日,韩国10家主要石化企业签署了有关业务重组的协议,包括大幅削减石化产能,承诺将努力削减270万~370万吨的石脑油裂解(NCC)产能,相当于韩国总产能(1470万吨)的25%。韩国政府提出的石化行业结构调整主要有三个方向:减少过剩产能并转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改善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以及尽量减少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韩国政府要求10家企业在年底前提交详细的计划。韩国明确表示了“先自救,后政府支持”的原则,这意味着如果行业主动减产、追求兼并收购和整合设施,政府将用放松管制、财政及税收等政策来支持这一行动。石化行业“反内卷”政策有望延伸到化工行业各个板块,行业景气有望上行。
草甘膦价格再度上行,行业库存下行:根据中农立华原药,截至2025年8月24日,草甘膦原药国内刚需备货,出口订单排单交付,市场预期小幅上涨,95%含量报价2.75万元/吨,97%含量报价2.8万元/吨。根据百川盈孚数据,8月22日当周,国内草甘膦工厂库存量为27800吨,年同比降低60.34%,环比下降2.46%,库存下降明显。2025年以来,部分农药品种价格出现上涨,一方面由于政策、偶发事件等对供给端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海外需求的提升带来的需求拉动。当前时点,大部分农药价格仍处于相对低位,行业库存明显去化,我们预计农药行业有望上行。
行业基础数据跟踪:上周(2025/8/18~2025/8/22),沪深300指数上涨4.18%,申万石油石化指数上涨2.92%,跑输大盘1.26pct,申万基础化工指数上涨2.86%,跑输大盘1.32pct,涨幅在全部申万一级行业中分别位列第13位、第15位。子板块涨跌幅,涨幅前五的为:其他橡胶制品:8.53%;聚氨酯:6.34%;钛白粉:5.69%;其他石化:5.05%;氟化工:4.79%下跌的为:合成树脂:-1.67%;炭黑:-1.00%;其他塑料制品:-0.34%。
价格数据跟踪:上周(2025/8/18~2025/8/22)价格涨幅靠前的品种:分别为轻质纯碱(华东):8.25%;软泡聚醚(华东):6.04%;重质纯碱(华东):5.97%;TDI(华东):4.99%;烧碱(99%粒碱/山东滨化):4.50%。价格跌幅靠前的品种:分别为聚四氟乙烯-26.19%;丙烯酸甲酯(华东):-7.16%;维生素E(国产50%):-7.14%;DMF(浙江)-4.20%;NYMEX天然气:-3.63%。
投资建议:
供给侧有望结构性优化,挑选弹性及优势品种板块。国内方面,国家政策端对供给侧要求(“反内卷”)频繁提及;海外方面,上涨的原料成本+亚洲产能冲击,欧美化工企业近期多经历关停、产能退出等事件。短期来看,地缘摩擦反复,海外化工供应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长期来看,我国化工产业链竞争优势明显,凭借显著的成本优势和不断突破的技术实力,中国化工企业正迅速填补国际供应链的空白,有望重塑全球化工产业的格局。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从供给角度,1)若供给侧改革强化,关注供给压缩弹性较大板块:有机硅、膜材料、氯碱、染料,关注板块代表企业合盛硅业、兴发集团(有机硅&草甘膦)、东材科技、君正集团、浙江龙盛、闰土股份等;2)供需格局或仍偏弱,关注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种或龙头企业: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氟化工制冷剂品种相关及龙头巨化股份、农药板块的广信股份、润丰股份、江山股份等。
消费新趋势+科技内循环,把握需求驱动下的α。新消费趋势下提升健康添加剂、代糖等需求;法规政策积极推动健康食饮,带动食品添加剂行业扩容。食品添加剂行业龙头重新重视价格与市场的平衡,景气有望复苏。关注注重技术和品类研发,具备差异化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百龙创园、金禾实业。我国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约56%,为增强国1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加速的发展机遇期。如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高端工程塑料、热界面材料、高端助剂等,关注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具有技术、资金、一体化能力和客户资源积累,有望在国产化浪潮中优先受益。如金发科技、圣泉集团、彤程新材、久日新材、强力新材、中巨芯、兴福电子、联瑞新材、呈和科技、飞荣达、中石科技、思泉新材、苏州天脉等。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不稳定,导致国际能源价格产生剧烈波动,并传导至国内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国际政策变动导致国内商品、服务出口受抑制;下游需求低迷,影响到相应企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