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生堂: 关于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来源:证券之星 2025-04-02 22:08: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Fujian Cosunter Pharmaceutical Co., Ltd.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富源工业园区 1-7 幢)
 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〇二五年四月
   为推动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生堂”、“公司”)业务发展,
进一步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以下简称“本次发
行”)筹集资金。公司董事会对本次发行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7,686.65万元(含本数)
,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        募集资金是否属
       项目名称           投资金额
                                      金额           于资本化阶段
一、创新药研发项目               63,100.60      59,837.60     是
二、中药传统名方产业化项目           10,525.29       8,849.05     是
三、补充流动资金                29,000.00      29,000.00     否
        合计:            102,625.89      97,686.65      -
   若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低于拟投资项目的实际资金需求,在不改变拟
投资项目的前提下,董事会可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对上述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
金额、优先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不足部分由公司自行筹措资金解决。若公司在本
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前,根据项目进度的实际情况,以自有资金或其他方式筹集
的资金先行投入上述项目,则先行投入部分将在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
律法规予以置换。
  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因监管政策变化或发行注册文件
的要求予以调整的,则届时将相应调整。
二、本次募集资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创新药研发项目
  创新药项目由公司负责创新药研发的控股子公司广生中霖实施,总投资额
为 63,100.60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额为 59,837.60 万元。本项目募集资金将
主要用于补充项目临床试验及上市注册费用,包括创新药 GST-HG141 的 III 期临
床研究及上市注册项目、GST-HG131 联合 GST-HG141 II 期及 III 期临床研究及上
市注册项目。
  (1)GST-HG141 III 期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项目
  GST-HG141 是一种高效的新型乙肝病毒核心蛋白调节剂,是一种新型 MOA
II CpAMs,具有双重作用机制。GST-HG141 通过与 HBV 核心蛋白二聚体单元的
结合,起到核衣壳变构调节作用,从而改变或异化病毒的衣壳组装行为,一方
面阻止了 pgRNA 的包装过程,形成大量空泡病毒及非成熟的病毒样颗粒,使病
毒失去毒力,该过程还影响到 HBV 的逆转录过程,因此起到显著的直接抗病毒
作用;另一方面 GST-HG141 加强了核心蛋白二聚体间的结合力和病毒衣壳的结
构强度,干扰了病毒在肝细胞核上的脱壳过程,阻止了病毒核酸向核内释放形
成 cccDNA 的过程,从而起到削减 cccDNA 病毒池的作用。截至本报告公告之日,
GST-HG141 已完成 II 期临床试验,根据《GST-HG141 II 期临床研究报告》,GST-
HIG141 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均具有良好的 HBV DNA 和 pgRNA 抑制作用,用药
安全性良好,研究结果支持进一步开展 III 期注册性临床试验。2024 年 12 月 GST-
HG141 被 CDE 列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被 CDE 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是
对 GST-HG141 明显临床优势数据的认可,有望加快药物研发进程。
  (2)GST-HG131 联合 GST-HG141 创新药 II 期及 III 期临床研究及上市注
册项目
  乙肝临床治愈的最重要病毒学和血清学特征在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停
药后达到 HBV DNA 和 HBsAg 的持续阴转,通常是至少 24 周以上。根据 GST-
HG131 和 GST-HG141 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GST-HG131 片对 HBsAg 有
显著抑制作用,GST-HG141 片对 HBV DNA 和 pgRNA 具有显著抑制和耗竭作用,
这是临床治愈的两个关键。基于 GST-HG131 和 GST-HG141 在抗病毒机制上存在
重要针对性和协同互补作用,GST-HG131 和 GST-HG141 的联用,有望针对乙肝
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病毒衣壳装配、cccDNA 清除等多方面的问题
提供解决方案。因此,可以合理的推断二者联合,机制上可能产生协同增效。
GST-HG131 和 GST-HG141 口服给药更具便利性,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更易于与口服核苷类药物联用和长期给药,有望提高慢乙肝临床治愈比例,为
慢性乙肝临床治愈这一未被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2025 年 3
月 7 日,GST-HG131 联合 GST-HG141 项目取得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
《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项目确认书》,同意 GST-HG131 联合 GST-
HG141 纳入试点项目,将有效缩短临床审批周期。GST-HG131 联合 GST-HG141
创新药项目已向 CDE 申报 II 期临床研究临床批件,并取得了受理通知书。
  (1)有部分乙肝患者对现有核苷类似物药物治疗应答不佳,存在未满足的
临床需求
  目前,乙肝基本上是不能彻底治愈的,临床上的治疗目标有两个,即保证肝
功能正常运转和延缓或阻止肝脏病理性恶化(即肝硬化、肝癌等病变)。恩替卡
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因其抗病毒作用
强、耐药性低、副作用小等优势已作为一线用药在临床广泛应用。经过 48 周的
抗病毒治疗,核苷类似物药物(如 ETV、TDF、TAF 等)能够有效抑制 HBV 病
毒复制,50%~80%的患者可以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但是对 cccDNA 没有作用,
而且仍有 10%~45%的患者不能有效抑制 HBV DNA。研究表明,持续的低病毒
载量可以加速肝纤维化进程,不仅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目标,还存在后续一系
列的风险,包括增加耐药风险、出现病毒学突破,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显著增加肝硬化患者 HCC 风险,是肝细胞癌发生及复发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CHB 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HBV DNA 完全抑制是目前国内外
最新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推荐的治疗目标。目前针对核苷类似物药物治疗应答不
佳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手段。长期低水平的 HBV DNA 有很大可能性
使患者滑向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类型。GST-HG141 II 期临床
总结报告显示其在核苷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对 HBV DNA 具有进一步显著抑制效果,
因此公司开展针对乙肝治疗的 GST-HG141 研发具有必要性。
  (2)乙肝临床治愈仍为难点,市场亟需乙肝创新药
  据估计,2022 年全球有 2.54 亿人患有慢性乙肝感染,每年有 120 万新发感
染者。2021 年中国共有 2,800 万乙肝患者,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数量约为 8,600
万人,而我国 CHB 的诊断率为 22%,治疗率为 15%,远低于 WHO 提出的“2030
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即 CHB 新发感染率减少 90%、
死亡率减少 65%、诊断率达到 90%和治疗率达到 80%。
  慢乙肝的治疗目标是延缓或减少肝硬化失代偿、肝功能衰竭和 HCC 的发生,
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受乙肝病毒特性影响,现有药物难以
实现乙肝完全彻底地治愈。HBsAg 阴转与肝脏功能改善、组织病理改善以及长
期预后改善相关,是目前国内外最新慢乙肝防治指南推荐的理想治疗目标,即
功能性治愈或称为临床治愈。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包括核苷(酸)类药
物和干扰素类药物(主要为长效干扰素)。常用的核苷类药物(恩替卡韦、替诺
福韦等)临床治愈率仅约为 0%-3%,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因此乙肝实
现完全治愈仍为当前医学界的重难点问题,市场亟需乙肝治愈创新药。为了进
一步提高未来乙肝临床治愈率,公司及众多国内外医药公司正致力于乙肝临床
治愈药物的研发,以满足众多乙肝患者治疗需求。因此,公司开展针对乙肝临
床治愈的 GST-HG131 联合 GST-HG141 研发具有必要性。
  (3)加快公司创新药研发进程,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
  在国内医药企业持续增强研发的行业大趋势下,公司基于自身主营业务领域,
坚定不移地持续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大研发投入推进创新药研发进展,进一
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已有 1 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余 5 款创新
药项目也均处于临床研究阶段:(1)2023 年 11 月,公司首款创新药泰中定获批
涉及的 GST-HG141 已完成临床 II 期,正在推进临床 III 期试验相关工作,GST-
HG131 联合 GST-HG141 创新药项目 II 期临床研究临床申请已获得受理;(3)
GST-HG131 单药处于临床 II 期,另有 3 款创新药处于临床 I 期。
  本募投项目成功实施后,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扩充公司的资金来源,加快
创新药研发进程,提升公司在创新药领域的整体实力和市场布局,为后续临床
试验推进及上市注册等一系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将助力公司产
品管线进一步扩容,产品梯度进一步优化,为公司建立“第二增长曲线”,增强
公司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供保障。
  (1)政策可行性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利因素
  创新药作为一种可针对特定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式及满足临床需求的重要
药品类型,其在研发过程中具备难度高、周期长、耗费资金量巨大等突出特征。
但创新药的上市一方面将为对应疾病患者带来改善或治愈希望,具备极高的社
会效益;同时也将为研发企业带来巨大的先发优势,持续创造产业价值。我国
政府亦出台了有关政策来全力支持创新药的研发与推进工作,创新药的研发环
境不断迎来利好。
提出要推动企业围绕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加大投入力度,开展创新产品的开
发。2024 年,一系列利好政策纷纷落地,从创新药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到国务院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再到创新药优先审评审批等
政策,无一不彰显出国家对创新药发展的坚定支持与高度重视。2024 年 3 月,国
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创新药等前沿产业的发展。创新药作为新兴产
业关键环节,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24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4 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关于“创新药”的部分指出:
研究对创新药和先进医疗技术实施 DRG/DIP 付费除外等政策倾斜;推动商业健
康保险产品扩大创新药支付范围;加大创新药临床综合评价力度,促进新药合
理快速应用等。2024 年 7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
实施方案》,会议指出发展创新药关系医药产业发展,关系人民健康福祉,要全
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
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
先审评审批程序和附条件批准程序的品种开展受理靠前服务的通知》指出,
附条件批准程序的品种上市许可申请提供受理靠前服务。
   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出也为创新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广阔的市场前
景及更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2)公司创新药研发技术路径可行,展现出积极良好的试验结果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向创新药临床试验及上市注册费用,包括创新药
GST-HG141 的 III 期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项目、GST-HG131 联合 GST-HG141 的
II 期及 III 期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项目。
   完全治愈乙肝,也就是清除乙肝病毒,其评价指标包括表面抗原血清转阴
性,ALT 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化,血清中不再残留 HBV 的
DNA 和 cccDNA。公司提出乙肝临床治愈“登峰计划”:通过表面抗原抑制剂
GST-HG131、核心蛋白抑制剂 GST-HG141 及现有核苷(酸)类抗乙肝病毒药物
NAs 多靶点联合用药,临床治愈乙肝。如下图所示:
  GST-HG141 是核衣壳抑制剂(或称为乙肝核心蛋白调制剂),是一种新型
MOA II CpAMs。通过与 HBV 核心蛋白二聚体单元的结合,起到核衣壳变构调节
作用,从而改变或异化病毒的衣壳组装行为,一方面阻止了 pgRNA 的包装过程,
形成大量空泡病毒及非成熟的病毒样颗粒,使病毒失去毒力,该过程还影响到
HBV 的逆转录过程,因此起到显著的直接抗病毒作用;另一方面 GST-HG141 加
强了核心蛋白二聚体间的结合力和病毒衣壳的结构强度,干扰了病毒在肝细胞
核上的脱壳过程,阻止了病毒核酸向核内释放形成 cccDNA 的过程,从而起到削
减 cccDNA 病毒池的作用。同时,体外研究还表明该化合物对各种基因型的乙肝
病毒和已对核苷(酸)类药物产生耐药的病毒株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抑制作用。
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显示,GST-HG141 对于中国慢性乙肝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和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特性。GST-HG141 已完成 II 期临床试验,根据《GST-
HG141 II 期临床研究报告》,GST-HG141 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均具有良好的 HBV
DNA 和 pgRNA 抑制作用,用药安全性良好,研究结果支持 GST-HG141 开展 III
期注册性临床研究。
  GST-HG131 片一种小分子 HBsAg 抑制剂,临床前研究和已完成的临床研究
表明,GST-HG131 能够强烈抑制乙肝 HBsAg 的分泌,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其
通过抑制 PAPD5/7 酶活性,阻止了 HBV 通过劫持宿主 PAPD5/7 酶进行自身
mRNA poly(A)加尾的过程,从而使病毒 mRNA 去稳定化而降解,尤以 HBsAg 影
响最大,导致 HBsAg 显著而快速的下降,进而解除由 HBsAg 引发的免疫耗竭状
态,实现宿主对 HBV 特异性免疫监视的恢复。GST-HG131 已完成 IIa 期临床试
验研究阶段性结果,并完成 II 期临床全部病例入组。根据 GST-HG131 IIa 期阶段
性研究报告,GST-HG131 在第一组 28 天研究中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表面抗原(HBsAg)水平,最大下降值达到 1.07 log10 IU/ml,同时安全性和耐受
性良好,药效学结果以最终完成全部三组研究的临床总结报告为准。
   基于 GST-HG131 和 GST-HG141 在抗病毒机制上存在重要针对性和协同互补
作用,且作为逆转录酶抑制剂 NAs 可强效抑制 HBV 逆转录复制,故而研究基于
核苷(酸)类似物 NAs 基础治疗上 GST-HG131 和 GST-HG141 的联用,有望针
对 HBsAg、HBV DNA、pgRNA、cccDNA 的清除及逆转录抑制等多方面发挥协
同作用,从而实现公司乙肝登峰计划。GST-HG131 片和 GST-HG141 片在前期单
药临床研究中,各自展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有效性。GST-HG131 和 GST-
HG141 组合毒理试验显示二者联用不增加不良反应种类,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的程度。同时,在 CHB 患者临床研究中 GST-HG131 对 HBsAg 有显著抑制作用,
GST-HG141 对 HBV DNA 和 pgRNA 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这是临床治愈的两个关
键,因此预期二者联合安全且有效,且机制上可产生协同增效。GST-HG131 和
GST-HG141 口服给药更具便利性,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易于与口
服核苷(酸)类药物联用和长期给药,有望提高慢乙肝临床治愈比例,为慢性
乙肝临床治愈这一未被满足的巨大临床需求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因此,公司本次创新药研发项目在技术上路径可行,且部分药物已取得了
积极良好的试验结果。
   (3)公司已建立创新药研发体系,形成创新药研发的先发优势
   公司自 2015 年 IPO 上市以来就明确向创新药企转型,持续积极推进创新药
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积累,公司创新药物研发体系构建基本完成。公司已陆续
在抗新型冠状病毒、乙肝临床治愈、肝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等
领域立项研发六款创新药。2023 年 11 月,公司首款创新药泰中定获批上市销售,
GST-HG141 于 2024 年 12 月被 CDE 列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GST-HG131 是
中国首个获批进入临床开发的口服表面抗原抑制剂。同时,公司加强创新药全
球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药系列化合物均进行 PCT 国际专利布局,并已陆续取得
中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专利授权。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完善创新药知
识产权布局,公司已在临床治愈乙肝创新药市场抢占了一定先机,具备先发优
势,能够保障此次项目的有效推进。
  (4)公司拥有充足的创新药研发人才储备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公司进行了充分的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储备。公司
通过搭建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
作方法和工作品质,持续不断地提高组织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人才支持与保障,在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管理等创新药关键岗位上拥有行业
专家与优秀人才,公司关键研发人员均有全球一线大药企创新药研发工作履历,
具有丰富的创新药研发工作经验。2023 年 11 月,抗新冠病毒口服小分子 3CL 蛋
白酶抑制剂一类创新药阿泰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泰中定®)获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上市,是公司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以来落地的首
款获批上市的创新药产品,标志着团队具备创新药临床前开发到获批上市的全
周期的研发管理能力。公司较为成熟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和上市注册经验能
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后续推进提供持续支持,并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为本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向的创新药项目已取得了积极的试验成果,技术路径行之
有效;公司充足的创新药研发人才与技术储备为后续的研发工作提供了坚实的
保障。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具备可行性。
  创新药项目总投资额为 63,100.60 万元,用于创新药物临床研发,拟使用募
集资金投资额为 59,837.60 万元。投资金额系公司结合行业惯例并根据自身实际
情况对预计研发资金进行了审慎、合理测算,具体测算方式为根据计划入组患
者人数,结合临床方案设计、历史经验、各时期合作的 CRO 服务成本等因素确
定单个患者平均试验成本,进而测算出各项目临床试验费用,投资费用具备合
理性。
  创新药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负责创新药研发的控股子公司广生中霖。
  根据发改委发布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创新药募投项目
为药物临床研究,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不属于需要发改委备案的固定资产投
资项目;同时,上述创新药物研发项目不涉及生产建设活动,不属于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
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
 (二)中药传统名方产业化
  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向中药传统名方产业化项目,总投资额为 10,525.29 万元,
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额为 8,849.05 万元。本项目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漳州广生堂负
责实施,项目实施地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建设内容为购买中药传统名
方药品批文和建设中药丸剂生产线。本项目建成后,通过与漳州大健康产业链
的合作,深化公司中药板块战略布局,带动公司中医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努
力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极。
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
发挥。《“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与康复中的
特色优势,其多对应现代高发疾病,未来更多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与诊疗方
案公布后,中医需求或将扩大,行业有望加速发展。中医药政策不断出台,推
进中医药现代化,助力产业升级,在审评审批端、医保支付端上给予更多的利
好,并明确中医药的发展定位:在治未病中作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起协
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核心作用。在政策持续推动下,中医药行业景气度
有望持续上行。
岸中医药融合发展行动方案(试行)》明确,实施“名医入漳”“名院驻漳”“名
药兴漳”“名企进漳”“名品聚漳”五大工程;建设“五个基地”和“一个目的
地”的“圆山计划”,其中包括中医名药名方与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生物制药基
地。本募投项目选址在漳州市高新区大健康产业园,围绕天然植提、中药制造、
中药日化、健康食品、健康器械等重点领域,构建“1+4”中医药健康产业体系。
为助力漳州市“圆山计划”和发展中药产业,2024 年 10 月,广生堂在漳州市高
新区注册设立全资子公司漳州广生堂。2024 年 11 月,圆山大健康产业基金协议
受让广生堂 5.02%股份,成为公司战略投资人,将推动公司与漳州大健康产业链
的产业合作共建,增强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促进公司深化中药板块战略
布局,提升公司在大健康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
极。
  实施本项目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大健康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使中药产业
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极,具有必要性。
  我国老龄化社会来临,疾病防治需求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
底中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2.1 亿人次,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亦提升到
升,中医药提前介入下有望延缓或阻断疾病发展,可以达到医保控费的目标。
医疗保健需求逐步升级,中药养生也符合大消费概念。因此,政府鼓励中药产
业发展,中医药产业进入红利窗口期。2023 年我国中药市场规模达到 4,515.5 亿
人民币。预计到 2027 年,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5,505.2 亿人民币,2023 年至
  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中兴部分产品也为中药产品,如复方益肝灵片、参芪
健胃颗粒等。同时,水飞蓟宾葡甲胺片主要成分通过菊科植物水飞蓟果实提取
分离取得,生产工艺及市场定位均与中药产品类似,同时结合了现代制药技术
的优势,2021 年、2022 年、2023 年和 2024 年 1-9 月,公司水飞蓟宾葡甲胺片、
复方益肝灵片、参芪健胃颗粒等实现的销售额分别为 18,737.76 万元、19,966.49
万元、22,467.34 万元和 15,977.59 万元。公司从事药品生产多年,在药品的生产
工艺及药品质量管控上管理经验丰富,顺利通过多次药监部门的飞行检查。公
司收购中药传统名方药品批号并建设配套生产线,通过优质工艺、高品质道地
药材提升产品品质,以实现更高的附加值,适应国内快速增长的大健康消费升
级需求,并通过引进圆山基金为战投,借助与漳州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合作推进
公司在中药大健康领域的战略布局。
   本项目投资额为 10,525.29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额为 9,733.96 万元。
本项目拟收购中药传统名方药品批号,并租赁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标准化工业
厂房新建中药丸剂生产线。
   中药传统名方产业化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漳州广生堂。漳州广生
堂系主要负责公司中药传统名方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
售;食品生产;保健食品生产;药品进出口;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
   本项目拟租赁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标准化工业厂房新建中药丸剂生产线,
不属于新购买土地建设厂房,不涉及新增土地用地审批手续。截至本报告公告
日,本项目立项备案及环评手续正在办理中。
   本项目总投资 10,525.29 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能够为公
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入,具有经济可行性。
 (三)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拟使用募集资金 29,000.00 万元补充流动资金,以满足公司业务持续发
展、研发投入的资金需求,并有助于公司未来发展目标的实现,巩固公司的行
业地位。
   (1)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新增营运资金需求
净额分别为-1,776.48 万元、-11,967.97 万元、-17,459.56 万元和-1,743.63 万元,公
司日常经营存在一定资金压力。公司本次拟通过本次发行募集资金 2.9 亿元补充
流动资金,未超过公司的营运资金需求。
   未来,随着公司研发投入的增加及经营规模的扩大,依靠现有经营业务产
生的现金流量难以满足公司持续发展的需求。本次募集资金部分用于补充流动
资金,可以缓解公司正常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压力,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2)公司未来对研发的持续投入需要流动资金支持
   近年来,公司在创新药研发领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2021 年、
万元、13,295.70 万元和 2,286.69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18.62%、48.08%、
供保障,增强公司的研发实力与综合竞争力。
   (3)公司提升抗风险能力、长期发展战略依赖于稳健的资产负债结构
   我国医药制造行业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行业、市场竞争环境产生了重
大影响,医药行业走向规模集中。2021 年末、2022 年末、2023 年末及 2024 年 9
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27.44%、36.07%、64.74%和 67.28%,流动比率分
别为 1.82、0.97、0.75 和 0.79,资产负债率逐年升高。公司首款创新药泰中定成
功注册上市,同时仿制药产品管线增多,保持流动资金充足及稳健的资产负债
结构对公司在未来充满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提升抗风险能力、坚持长期发展
战略有着重要作用,更有利于维护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
  (1)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符合法律法规的
规定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符合《注册管理
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具有实施的可行性。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募集资金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将增加公司净资产规模和营运资金,有利于
公司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和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发行人内部治理规范,内控完善
  公司已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建立了以法人治理为核心
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环境。为规范募
集资金的管理和运用,公司建立了《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对募集资金的存储、
使用、用途以及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三、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受药品集中采购和医保控费影响,药企上市公司在向创新药和大健康大
消费转型。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大力支持创新药及中医药
发展的产业政策以及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有利于推动公司创新药研发进展,
扩大公司在创新药领域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做大业务规模,
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具有积极影响;并有助于提高公司的
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符合公司及公司
全体股东的利益。
  (二)本次发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均将相应增加,
公司的资产结构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率也将相应降低,财务结构
更加稳健。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募集资金拟投资的项目围绕公司战略和主业,有
利于丰富公司产品管线,进一步推进现有在研药物研发进程。本次项目顺利实施
后,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将进一步得以提升,从长远来看有利于
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四、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结论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使用计划符合未来公司整体战略发展
规划,以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次募集资金的到位和
投入使用,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实力及盈利能力,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为
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广生堂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