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刘浩浩
近日,上海临港(600848.SH)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虽同比增长,扣非后净利润却同比下降超14%。而其扣非后净利润已连续四期中报同比下滑。
证券之星注意到,主营园区综合开发业务的上海临港当前正持续推动转型。今年上半年,公司房地产销售、租赁两大主营业务收入双双同比下滑,由于前者营业成本激增,更拖累公司整体营业成本大幅攀升,导致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上半年,公司重点培育的“第二曲线”业务业绩表现也不及预期,其他业务营收同比下降超过两成。这也让公司转型前景平添变数。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临港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已经连续多期中报呈现大额净流出局面。上半年公司有息负债规模进一步攀升,报告期内公司利息费用高企,也对业绩造成沉重拖累。
业绩增长主要靠非经常性损益支撑
资料显示,上海临港于1993年上市,是一家产业园区开发企业,公司主要业务为园区招商运营、企业专业服务、科创产业投资。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临港实现营收27.4亿元,同比下降8.13%,上年同期为同比增长43.34%;实现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8.42%,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44.21%;实现扣非后净利润3.02亿元,同比下降14.19%,上年同期为同比下降15.57%。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上半年上海临港净利润同比增长背后,非经常性损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该项收入达到2872.46万元,相较上年同期的-4243.32万元增长幅度高达167.69%。其中,政府补助为4422.76万元,持有和处置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730.1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2025年的四个半年度,上海临港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7.32亿元、4.17亿元、3.52亿元、3.02亿元,持续大幅下滑,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正面临严峻挑战。
营业成本大幅攀升,是导致上海临港上半年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证券之星注意到,上半年上海临港虽然营收同比下降8.13%,但受主营业务园区综合开发业务营业成本大幅攀升拖累,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5.05%,导致公司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公司毛利率也从上年同期的64.88%大幅下降至56.02%。
除业绩下滑,今年上半年,上海临港的现金流情况也不容乐观。
上半年,受公司优化业务结构、强化现金流管理等因素影响,上海临港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相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同比增长高达47.23%,但仍未能扭转资金大幅净流出局面。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23.57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上海临港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已连续多期中报呈现大额净流出态势。2023年、2024年,该指标同样均为负值,分别为-55.5亿元、-45.57亿元。
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临港负债合计为525.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02%,均与上年同期变化不大。但从债务结构来看,上半年其有息负债规模大幅攀升,从上年同期的267.22亿元增至315.73亿元,同比增长18.15%。
高额负债对上海临港的业绩也造成沉重拖累。今年上半年,其利息费用高达3.23亿元,是同期扣非后净利润的107%。
主营业务与新兴业务上半年双双萎缩
从业务板块来看,今年上半年上海临港除主营业务收入下滑,公司着力打造的“第二增长曲线”业务收入同比也显著下降。这为正身处转型中的公司业绩前景增添了较多不确定性。
证券之星注意到,上海临港主营业务园区综合开发下的房地产销售和租赁两大板块业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二者合计营收占比一度超过95%。但近几年,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及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该两大业务均面临较大挑战,公司整体业绩也持续承压。
财报显示,2021-2024年,上海临港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0.9%、54.56%、50.99%、45.19%,盈利能力逐年下滑。在此背景下,上海临港近几年持续推动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型。自2024年下半年起,公司已连续多个季度无新增土地储备和新开工面积,资产招商去化成为工作重点。
同时,上海临港围绕园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的发展定位,也在积极开辟园区服务和科创产业投资两大“第二曲线”业务,力图在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的同时,以高品质服务赋能招商引资、产业投资与科创生态,打造差异化经营路线。
今年上半年,受房地产项目结转因素影响,上海临港营收占比为38.46%的房地产销售业务实现营收10.54亿元,同比下降12.81%。营收占比为53.61%的房地产租赁业务实现营收14.69亿元,同比下降2.83%。受二者业绩不佳拖累,公司主营业务园区综合开发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25.22亿元,同比下降7.26%。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海临港房地产销售和租赁业务上半年收入均同比下滑,但二者营业成本双双逆势增长。其中,房地产销售业务营业成本同比暴增43.83%,房地产租赁业务营业成本也同比增长2.74%。
新业务方面,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上海临港当前重点培育的园区服务和科创产业投资两大业务不仅总体规模尚小,且今年上半年进一步萎缩。
今年上半年,上海临港其他业务实现营收2.17亿元,同比下降高达17.1%,远超公司主营业务降幅。该业务营收占比也从上年同期的8.79%下降至7.93%。其中,公司重点培育的园区综合服务业务实现营收2亿元,同比下降高达22.61%。
在今年半年报中,上海临港表示,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企业未来扩张意愿可能受到削弱,这增加了园区招商前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此外,国内不同产业园区的同质化现象加剧了行业竞争压力,这些都要求公司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差异化的的竞争优势。但从上海临港上半年的业绩表现来看,其转型前景尚难言乐观。(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