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城市灯光未熄,心率却像卡在喉咙口。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全国已有3亿人陷入“睡不饱、睡不深、睡不着”的困境;世卫组织补充,全球睡眠障碍患病率已攀至27%。焦虑、肥胖、抑郁、高血压,一张张体检报告把“睡不好”推上健康杀手的榜单。人们不缺床,缺的是一张能听懂身体语言的床。
就在第25个世界睡眠日前夕,北京。慕思股份把答案摆到聚光灯下——宣布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达成深度战略合作。MIT实验室联席副主任扎克·利伯曼现场授予慕思“2025麻省理工实验室睡眠科技共研伙伴”牌匾,合作锁定Sleep++智能睡眠数据分析平台、Dormio梦境干预技术等五大方向。这意味着,床垫不再是静态的家具,而是可升级、可学习的数字终端。
教授Zach Lieberman(扎克·利伯曼)活动现场为慕思授牌
慕思股份的科研版图早已铺开。研发端,企业与MIT、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建立合作,组建跨学科“健康睡眠国际梦之队”,将睡眠医学、人体工学、运动生理学纳入同一实验框架。生产端,联手西门子、ABB、IBM、礼恩派集团,引入德国工业4.0标准,建成全球家居业首座数字化工厂,实现柔性化、可追溯、千人千垫的制造能力。
2025年开始,慕思股份将愿景升级为“全球最大智慧健康睡眠解决方案提供商”,并正式提出“All in AI”。最新面世的AI智能床垫T11+内置传感阵列,可实时读取心率、呼吸、体动等体征,经Sleep++算法解析后,自动调整支撑硬度与温度;Dormio技术则在浅睡阶段进行声音干预,延长深睡时长。过去“买床垫靠手感”的经验时代,正被“数据说了算”的精准时代取代。
对消费者而言,这套系统直指三大痛点:一是“盲选床垫”,AI根据体型、睡姿、健康数据给出个性化匹配;二是“翻身即醒”,床垫毫秒级分区调节,减少微觉醒;三是“长期失眠”,梦境干预在浅睡窗口植入正向信号,降低焦虑。所有技术路径均基于公开项目与合作框架,无夸大疗效,无脱离验证。
从产业视角看,慕思股份的逻辑清晰:把寝具从制造业拉进数字健康服务业。当床垫成为数据入口,睡眠监测、健康管理、远程医疗都拥有了落地的物理载体。扎克·利伯曼在发布会上说:“技术不是让人依赖机器,而是让人回归自己的节律。”一句话,道破了这场合作的核心——用算法守护生理本能,而非制造新的枷锁。
发布会散场,城市依旧灯火通明,但有人即将体验一场被数据悄悄校准的睡眠。慕思股份与MIT的联合实验能否把“夜夜安寝”从口号变成日常,仍需时间与市场的双重检验。可以确定的是,当睡眠危机成为全球议题,中国寝具品牌已站在技术与健康的十字路口,用一张会学习的床垫,向世界递交自己的第一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