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于莹
4月17日,欧莱雅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117.3亿欧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4.4%。
梳理了欧莱雅近5年一季度的业绩情况,证券之星发现,其第一季度销售额均保持增长,但增幅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并于今年创下近5年来最低增幅。而细看其财报数据,去年表现亮眼、曾被寄予厚望的“皮肤科学美容”业务今年一季度增长明显放缓。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欧莱雅在中国市场遭遇了罕见的“倒春寒”。在财报中,公司曾表示,中国市场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以至于整体业绩增长都被拖累。而今年一季度,中国市场的表现再度成为关注的重点,虽然公司未披露具体数据,但就在近期,公司才传出中国旅游零售部门的人员调整的信息,种种迹象来看,情况或许不容乐观。
“医美”赛道增速放慢
欧莱雅旗下拥有大众化妆品部、高档化妆品部、皮肤科学美容部以及专业美发产品部四大事业部,今年一季度,上述几项业务销售额均呈个位数增长。
其中,大众化妆品部是欧莱雅的主要营收来源,报告期内实现销售额42.79亿欧元,同比增长了2.5%。分品牌来看,在四个全球品牌中,巴黎欧莱雅、卡尼尔(Garnier)以及平价彩妆品牌NYX的表现较为活跃。此外,报告期内,欧莱雅还完成了对韩国大众护肤品牌Dr.G的收购。
旗下拥有兰蔻、碧欧泉等品牌的高档化妆品部销售额同比增长7.3%至40.93亿欧元,在欧莱雅看来,其增长反映了品牌组合的互补优势。
而得益于全渠道战略和沙龙市场提振计划,专业美发产品部在一季度的销售额实现了2.7%的增长,达12.77亿欧元,以卡诗和欧莱雅专业美发为首的品牌表现亮眼。
值得一提的是,皮肤科学美容部的增速有所放缓,其销售额为20.86亿欧元,同比增长3.5%。而在2024年,皮肤科学美容部以9.8%的同比增速成为四大部门增长最快的板块,为公司贡献70.27亿欧元的销售额。
证券之星注意到,近两年来,欧莱雅对于皮肤科学美容(医美赛道)的布局尤其频繁。
去年3月,欧莱雅旗下品牌修丽可推出品牌首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铂研”胶原针,即注射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溶液;去年8月,欧莱雅宣布收购瑞士护肤品集团Galderma高德美10%的股份。公司表示,通过此次收购,双方将在皮肤病学、皮肤生物学、诊断工具和评估工具方面建立战略科研合作伙伴关系。
去年12月,欧莱雅还投资了国内高端医疗美容连锁机构“颜术医美”。
据悉,颜术医美身后的公司为杭州颜术时尚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开展的医美项目为激光光电项目、注射项目等。同时颜术医美部分诊所具备美容外科资质,可以开展微创医美手术。根据颜术医美官网信息,其目前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多地开设超9家医美诊所(门诊部)。关于投资具体金额及合作事宜欧莱雅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
而在今年3月,由皮肤科学美容部牵头,欧莱雅还启动“欧莱雅皮肤健康行动”项目,计划五年内投入2000万欧元,以推动皮肤健康诊疗服务的可及性。
可见,公司在该业务上花的心思不少,只是一季度,其增长数据并没有延续去年的亮眼态势。
中国区业务面临新调整
从区域市场表现上看,欧洲市场成为欧莱雅一季度业绩的亮点,销售额达39.15亿欧元,同比增长4.9%,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北美市场则陷入整体收缩的困境,一季度销售额29.73亿欧元,同比下降1.4%。
而去年全年增长下降的北亚市场,则呈现出复苏增长的态势,一季度销售额29.53亿欧元,同比增长8.4%。
证券之星了解到,2024年,曾长期是欧莱雅第二大市场的北亚市场2024年实现销售额约103.03亿欧元,同比下降3.2%,在欧莱雅全球市场中下滑至第三,也是在全球五大区域中唯一下滑的市场。
对此,欧莱雅在财报中解释道,北亚地区增长放缓主要是受到中国大陆美容市场负增长,以及海南地区旅游零售销售压力增加的影响。但即便如此,欧莱雅在中国市场仍展现了韧性,销售额仅出现了个位数的小幅下滑,且高档化妆品、皮肤美容和专业产品部门的表现均优于整体市场。
因此,今年中国市场的表现也成为投资者的关注重点,在一季报中,关于中国市场的业绩情况,欧莱雅虽然未列出具体数据,但公司称,中国美妆市场正缓慢复苏,第一季度表现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高档化妆品部、皮肤科学美容部及专业美发产品部的表现继续优于市场平均水平,大众化妆品部增速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集团线上线下渠道均表现优异。”
证券之星注意到,早在去年6月,欧莱雅CEO叶鸿慕就罕见地下调了对全球美妆市场的增长预期,从先前的5%调整为4.5%~5%,并将此调整归因于中国市场的疲软。可见,中国市场的表现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的业绩表现。
近年来,随着国货的崛起,Z世代消费者对国货的偏好度已超过国际品牌,而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的核心阵地正被蚕食。
据悉,早在2023年,珀莱雅品牌就凭借出色的市场表现,实现营业收入高达89亿元,成功登顶国产美妆品牌榜首,其在行业内的卓越地位引发广泛关注,甚至被业内视为最具潜力向欧莱雅等国际美妆巨头发起挑战的本土力量。
在2024年“618”大促期间,欧莱雅在天猫平台遭遇重大挑战。根据天猫官方发布的全周期(5月20日—6月20日)品牌成交排行榜,珀莱雅以绝对优势登顶美容护肤品类销售榜首,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超70%,而欧莱雅则跌落至榜单第二位,销售额同比下滑10.8%。欧莱雅旗下核心品牌兰蔻也从第二下降至第三,这是自2018年以来,欧莱雅首次失去天猫美妆品牌榜首地位,其曾经的绝对优势正慢慢消失。
可见,消费趋势的变化成为摆在欧莱雅面前的一大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消息称欧莱雅因过去两年免税渠道销售低迷,计划大幅缩减旅游零售部门员工,其中,欧莱雅中国旅游零售部门裁员比例或高达50%。
对此,欧莱雅中国迅速作出回应,表示旅游零售业务正积极推进战略转型,以更好地顺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对于高达50%的裁员比例,其表示,此前报道中提及受影响员工的比例有误,“公司始终致力于支持员工,并积极为受影响的员工寻求内部机遇。”(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于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