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失色”的“基因测序第一股”华大基因:业绩开倒车,市值大打折扣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作者:刘凤茹 2024-06-13 12:40: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7年7月14日,华大基因(300676.SH)头顶“基因测序第一股”的光环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四个月后,华大基因市值突破千亿。2020年营收、归母净利润三位数的超高增长率,更是将华大基因推上巅峰。

如今看来,“基因测序第一股”的光环正在悄然失色。无论是2023年年报,还是最新的一季报,华大基因交出的答卷都不尽理想。

证券之星注意到,随着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淡去,华大基因2023年营收、归母净利润降幅不仅创上市以来新高,归母净利润也从2020年20亿元一路倒退至不足1亿元,下滑幅度异常残酷。业绩支撑不足,华大基因市值大打折扣,如今市值不足巅峰时的五分之一。

归母净利润三连降

资料显示,华大基因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组学大数据技术手段,为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社会卫生组织等提供研究服务和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

作为曾经的疫情受益股,2020年华大基因迎来业绩巅峰,当年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均实现三位数的巨幅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99.86%、656.43%、825.16%至83.97亿元、20.9亿元、20.49亿元。其中,“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在2020年成为华大基因第一大业务板块,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66.24%。

随着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淡去,华大基因高光不再。2023年,华大基因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43.5亿元,同比下降38.33%;归母净利润约9290.04万元,同比下降88.43%;扣非后净利润约9274.16万元,同比下降87.08%。从20亿元倒退至不足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华大基因只用了三年。

证券之星注意到,这已是华大基因净利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2021年、2022年,华大基因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7.66亿元、70.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62亿元、8.03亿元。

受行业周期影响,华大基因相关检测业务收入较2022年同期出现较大下降,是去年净利下降的一大原因。

2023年,华大基因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07亿元,同比下降43.95%,主要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相关检测需求下降带来的收入大幅下降所致;基因感染防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下降77.59%,同样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营业收入大幅下降所致。

华大基因表示,剔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业务2023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2.04%,感染防控业务2023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基本持平。

相比之下,生育健康、肿瘤与慢性病业务表现较好。2023年华大基因生育健康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营收占比跃升至27.07%,肿瘤与慢病防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30.07%。

利润端承压,直观的反映在毛利率上。2020年-2023年,华大基因的毛利率分别为60.07%、58.09%、52.27%和49.9%。2023年年报中,华大基因表示,因公司坚持基因科技普惠大众的销售策略以及民生项目推广,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今年一季度华大基因继续延续了去年的业绩颓势。华大基因一季度财务数据:实现营业收入8.21亿元,同比下降14%;归母净利润1240.25万元,同比下降69.91%;扣非后净利润227.76万元,同比下降92.69%。

对此,华大基因解释称,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系报告期营业收入规模同比有所下降以及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公司部分应收账款回款进度不及预期,导致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市值较高点降超八成

业绩的拉胯,也影响市值走势。尤其是今年以来,受《生物安全法案》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华大基因股价处于震荡下行。

不过,6月12日,A股CRO概念突然异动,整体涨超5%。其中,药明康德港股涨超11%,药明生物港股涨超18%,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等CRO企业股价也均涨超5%。

这源于市场的一则消息: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编号为H.R.8333的提案在纳入美国2025年度的NDAA法案(H.R.8070《2025财政年度军人生活质量改善和国防授权法案》)清单过程中受阻,市场传言称这意味着该法案已经技术性流产。

此前,即今年的3月6日和5月15日,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听证会分别通过了《生物安全法案》草案。而两院听证会通过的两个版本的草案区别在于,众议院版本的草案所涉企业在药明康德、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及其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的基础上,明确新增药明生物;并且在现有合同/产品的豁免期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将美国生物医药行业与法案中被点名的中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期限明确设定在2032年1月1日。

有分析称,这意味着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在落地的过程中遇到一定“障碍”;该法案的落地并不如相关提议者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从提议者的角度而言,无论是参众两院单独立法,还是作为NDAA的amendment(修正案)进行立法,都是《生物安全法》向前推进的平行的两条路径,两者互不干扰。一方面,正式版本的NDAA尚未形成,应当以正式结果为准;另一方面,就单独立法而言,如果今年时间安排紧张,也不排除明年重新进行提案的可能。

对于后续美《生物安全法案》是否会有新的进展,华大基因相关人员回应称,这不是上市公司能够判定的。

该人士还称,该法案对公司影响有限,这个法案本身主要是针对的相关涉及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一些主体,公司在美区开展的业务是完全遵循了相关的规定的。同时,公司在美区营收占比比较低。

从6月13日盘面表现看,华大基因并未松口气。截至当日上午收盘,华大基因报38.2元/股,跌幅为0.6%,总市值为158.8亿元。

拉长时间看,华大基因2017年11月14日股价达到261.99元/股的历史最高点,市值突破千亿元。

当时市场上有声音质疑,华大基因的高估值存在一定泡沫。对此,华大基因实控人汪建曾在2017年11月份一次公开演讲中称,华大基因的泡沫不会破裂。如今被市值不足巅峰时五分之一的现实打脸。(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凤茹)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凯莱英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