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私募大佬董承非关于AI言论又引起了市场广泛的讨论。他表示,当前没有配置AI,未来可能也不会。有投资者提问CPO看法时,他更是表示,都不知道什么是CPO,市场每天都有新的主题,“我关注很少,回答不出来。”
董承非不了解CPO其实很正常,对于偏好安全边际的投资经理,AI目前整体硬件产业链的炒作早已脱离了基本面的兑现,这明显不会成为其投资的选项。与之相反,与其同门的兴全基金经理们,却对CPO产业链个股十分热衷,谢治宇与乔迁旗下的基金都重仓了中际旭创这一光模块龙头公司。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光模块成了A股中机构最认可的AI行业?这一轮行情中,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本文将详细解析。
光模块——AI时代的逆变器?
在2022年11月底, OpenAI发布了一款名为 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五天内注册用户突破百万,两个月内活跃用户破亿,成了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之一。在英伟达于2023年3月举行的 GTC开发者大会上,这场大会就像一颗“深水炸弹”,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新的概念:我们正处于AI的“iPhone时刻”。
目前AI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将成为数十年来最有前途的技术领域之一,并将驱动算力、网络设备和光模块等领域的极大发展。这三大板块中,光模块是国产替代确定性最强的方向。
光模块是光通信系统中的核心器件,它由光器件、电路芯片, PCB以及结构件等构成。
CPO的英文全名为共包覆光学。通俗地说,就是光模块可以把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发射出去,也可以接收到光信号而转换成电信号,这就发挥了光纤传播损耗低、传播距离远的优势。其中,光模块主要由光接口、光电器件和功能电路组成。
光模块主要用于实现电-光和光-电信号的转换,用来形容为光芯片中的逆变器不无道理。
CPO 指的是将开关芯片与光学引擎放入同一插槽中,构成芯片与模块的共同封装。通过这种封装方法,不仅可以解决超高运算力带来的光学模块过载问题,还可以大幅缩短交换芯片与光学模块之间的距离,实现高速电信号的高质量传输。通过采用液冷板冷却等降低功耗的方法,可在高计算能力的应用场景中实现低能耗、高效率的 CPO。
传统的连接方式为插入式,光学引擎为可插入式光学模块,经由 SerDes通道传输至 AISC。NPO技术是将光学引擎与交换机芯片集成在同一个印刷电路板上。CPO是指将开关芯片与光学引擎放入同一插槽中,构成芯片与模块的共同封装。从这一点来看, CPO为最终形态, NPO为过渡期。
随着 AIGC技术的发展,全球数据规模有望继续增长,数据中心高速光模块市场也将迎来巨大的增量。根据中国计算机互联技术联合会(CCITA)的 CPO标准和草根调查数据显示,云计算通用服务器上、下端的收敛率大约是3:1,每台服务器需要4—6个光模块,总体价格大约为1美元/GB。
而AI服务器所用的A100、H100等GPU,需用200G以上的高速率光模块8—10个/片。根据LightCounting的统计,全球Top 5云厂商以太网光模块市场体现出对高速率光模块的偏好。2023年800G光模块需求预计将进一步替代较低速率光模块的份额,整体高速率光模块用量和规格不断提升,呈量价齐升之势。
行业竞争激烈,可能的终局赢家已炒到估值上限
当一个行业的前景空间十分广阔时,就需要关注其竞争格局以及护城河的深厚。
在CPO的过渡——LPO方向,剑桥科技走在了前面。
中际旭创:目前已有 LPO方案及技术,800 G方案已发样品给客户,此前是 Meta公司200 G主要供货商,未来很有可能从 Meta公司引入。
新易盛: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的 LPO解决方案,产品非常全面,公司也非常重视产品的推广,产品已经通过了验证,明年公司可能会拿到一些 Meta的订单。
剑桥科技:LPO研发进度较快的公司,目前收购了几家国外生产 LPO芯片的公司,目前已经生产出了 LPO芯片,计划在下半年开始生产,微软是最大的客户。
然而,诸如 AWS,微软, Meta,谷歌,思科,博通,马维尔, IBM,英特尔,英伟达, AMD,台积电,格芯, Ranovus,这些网络设备和芯片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在前瞻地布局着 CPO相关的技术和产品,并在推进其标准化进程。目前国内的代工企业中,以中际旭创、天孚通信为代表的公司具有较强实力。
博通集成:51.2 T CPO交换机在2023年3月发布,该产品将在明年推出。由于国内没有高速开关芯片,所以目前还没有完整的 CPO开关。
天孚通信:公司和思科有合作关系,这三家公司的交换机将在2024年面世,目前产品设计已经通过了验证,并且正在进行可靠性测试,将来可以批量生产,其中 CPO光学引擎的发展是最快的。
联特科技:与思科,思科合作,争取成为天孚第二供应商。
博创科技:硅光领域已经有了布局,但目前还在送样阶段,还没有大规模生产.目前正与英特尔接洽,有很大可能被导入。如果能合作的话,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
结合如今市场最认可的终局赢家——中际旭创的估值Band来看,公司6月16日的股价已处于56.32%分位线,从估值角度来看已经不便宜了,后续行情的推动力主要源自于市场的流动性分配。
以古鉴今,未来AI行情将如何演绎?
如今A股市场AI行情与19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美国科技股牛市十分相似。
1980-1990年代期间有一个重要的政策红利是美国进行资本市场改革,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这一波高科技浪潮催生出了一批高科技公司,1980-1999年间,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向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消费方向的转变,其中信息技术公司有278家,金融公司有187家,可选消费公司有138家,工业公司有138家,其中科技公司有873.3亿美元,科技公司有8.9%的股份。
随着科技公司的大量上市,再加上行业需求的拉动,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纳斯达克等科技股迎来了一场长时间的牛市,而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更是出现了一场科技和互联网的泡沫。
这轮行情的时代背景与A股有些不谋而合。1970年代美国正面临传统产业增长陷入瓶颈的困境,正急需经济新动力来带领经济继续向上。而我国如今也正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正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
当时美国科技股行情的传导方向为:硬件设备-网络端口-软件应用。PC生产的规模化和人机交互的操作系统的出现是整场科技革命狂欢的开端,门户网站的出现则推动互联网浪潮走向顶点。
此次AI的行情轮动情况也有些类似,先是硬件端半导体与光模块产业大涨,后续AI应用端的消费电子以及传媒板块也在持续接力。A股短短半年的行情演绎就已经把美股数十年的行情给循环了一遍,这充分说明了A股科技方向的标的仍然过少,导致了机构无股可炒的境地,而相关产业链在资金不断流入的情况下产生了泡沫行情。
然而,不管行情的高点在哪里,美股科网泡沫的教训仍一一在目。
由于投资者对网络前景及创新科技的看好,市场对网络企业的估值过高,一些企业的估值过高。很多网络企业那时还没有盈利,甚至连业务模式都不清楚。尽管这些企业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但是那些没有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最终还是被市场所淘汰,失去了投资者的信心。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创下历史新高后,开始大幅下挫。因特网和科技类股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价格急速下跌,很多公司市值急剧缩水。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以光模块为代表的AI产业链个股如果没有超预期的业绩落地,那终会像历史中的行情一样昙花一现,这个思考对于如今刚刚开始的科技行情来说可能有些过早,但是提前居安思危可避免成为最终的“接盘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