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能源车企业而言,销售量或者说规模是基点,如果没有销售量,一切免谈。
背后的原因在于新能源车属于重资产制造业,这意味着企业必须要有规模优势。只有规模做起来了,生产的越多,单车成本才能越低,对上下游的控价才能力越强,从而又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不论是新能源车还是传统燃油车,造车本身不是一个高毛利的行业,如果没有销量兜底,那么业绩也就无从说起。
而在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曾经是最被看好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势力中跑出来的并不是蔚来,而是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从领头羊到吊车尾,蔚来没有未来?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蔚来作为最早入局的车企之一,凭借先发优势迅速抢占了新能源领域高端市场的份额,一度成为造车新势力的排头兵。
但从今年初开始,蔚来头上就悬着一把刀:交付量。
一二月份,大家普遍低迷,蔚来还能忍一忍,三月份,各车企交付量迅速拉升,李斌半开玩笑半是担忧:“从现在到年底,如果每个月还是1万辆的销量,我和秦力洪都要找工作去了。”
但现在蔚来连一万辆都没有了。整个四月,蔚来只交付了6658辆,环比下滑35.8%。到了五月,情况还在恶化,整个五月蔚来交付了6155辆,环比下滑7.55%。
在蔚小理这三家造车新势力中已处于垫底的水平。
而从2021年到现在的销量对比看,蔚来的5月销量也来到了历史低点。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蔚来新能源车销售量一落千丈的呢?
按照蔚来的说法:当前其正处在新老车型切换的窗口期,通常这个阶段的交付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这也正是交付量不如各方预期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全新基于NT2.0平台的ES6在5月份开始上市交付,蔚来的销量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当前,蔚来销量的主要是由ET5所贡献,对于蔚来来说,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太好的消息。4月份在蔚来公布的数据中我们并没有发现ET5的具体销量数据,但是从前几个月的占比来看,ET5无疑是蔚来当前销量的支柱。
3月份,ET5的销量6437辆,同期蔚来汽车销量为10378辆,ET5销量占比为62.0%。
在蔚来的车型矩阵中,ET5是蔚来价格最低的车型。彼时这款车上市时就被各方寄予厚望,销量目标直指宝马3系和特斯拉Model 3。在国人非常钟情SUV的情况下,蔚来是少有的轿车比SUV卖得多很多的车企。
(图片来源:蔚来官网)
但包括Model 3在内的竞品持续发起的价格战,让ET5的性价比优势持续被弱化。
更糟糕的是现在的蔚来或许已经没有了降价的底气。事实上,蔚来不仅没有降价,相反却即将取消之前免费赠送的充电桩,同时也将每月免费的换电次数从六次减少为了四次。
这种变相涨价的背后,是蔚来在补贴客户上显得愈来愈力不从心。众所周知,蔚来的客户服务远胜过传统车企。但是更好的客户服务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并非什么不可复制的核心研发能力。传统车企不愿意全盘采用蔚来的客户服务模式,就是它们认准了蔚来的这种高投入模式不可持续。
留给蔚来的时间不多了
根据2022年财报显示,蔚来在2022年实现了492.7亿元营收,却亏掉了145.59亿元,是2019年以来最多的一年。若以去年122486辆的交付量计算,蔚来平均每卖一辆车将亏损11.78万元。
当期的总负债高达686.2亿元,其中流动性负债合计458.5亿元,同期的现金为198.88亿元。资产负债率已经攀升至71.28%。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0年到2022年,蔚来汽车的销量持续增加,但亏损也持续扩大,陷入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处境。
那么蔚来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呢?
首先是花在了研发上,2022年蔚来研发投入也创下新高,达到108.4亿元,同比增长136.0%。
其次,销售端也是花钱大户。截止于去年三季度结束,蔚来的销售费用就已超过2021年全年,第四季度达到新高35.274亿元,全年为96.315亿元,同比上升52.7%。
研发和销售之外,2022年末蔚来资产负债表上增加最多的一项资产是固定资产,从上年末74亿元增至156.59亿元,上涨111.61%,而其中就包括期内蔚来在全球新建的63家蔚来中心、79家蔚来空间和101家服务中心。
而即便如此,蔚来今年仍然还要大手笔花钱。2023年蔚来还打算新建1000座电站。
李斌对于2023年新增的1000座电站做了这样的安排:
“400座左右会建设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或者高速口,加快高速换电网络布局速度;约600座会部署在城区,重点布局有一定用户基数、还没有换电站的三四线城市与县城。”
按照一座换电站200万-300万的标准计算,这意味着蔚来今年在换电站建设上要新增20亿-30亿的投入。
蔚来如此痴迷换电的原因首先是在李斌的构想中换电的护城河,会进一步拉开蔚来和普通新能源车的距离。此外,配电网中有了换电站这个天然的储能区。让蔚来可以把握住核心的资源,实现电力使用上的“削峰填谷”。
这尽管成事艰难,但如果做成,蔚来的未来,就不只停留在车企,而是一个独立的电力资源中心。
其次是一旦停止换电站的投入和建设,那么前期的投入将变成巨大的沉没成本。但换电商业模式得以跑通的前提是,蔚来要建足够多的换电站,卖足够多的车。这些都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在此背景下,蔚来陷入了一个无比尴尬的两难困境:一方面,车卖的越多亏得越多;另一方面自己持续打造的换电站仍然要大手笔的花钱。
那么蔚来还有多少钱呢?
除了前文提到的现金198.88亿元,截至去年年末,蔚来算上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长期定期存款结余为人民币455亿元,如果以2022年的亏损计算,这455亿也只够蔚来3年烧的。
此外,资本市场对于蔚来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看好,这点从蔚来的股价走势中就可见一斑。毕竟与其赌一个还没有跑出来的商业模式,选择一个确定性高的模式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理想其实最现实
而与蔚来形成对比的则是理想,2023年理想销量持续创出新高,并且迈上了两万辆的关口,那么为什么理想能成新势力中卖的最好的呢?
从整车核心部件来看,理想汽车其实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技术,它更像是一款组合品,理想汽车电机来自于蜂窝传动和联合电子,增程器来自于新晨动力和东安动力,电池系统来自于宁德时代,但是大部分造车新势力全部采用这样的组合方式,基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谁都不要说谁。
既然自己没有核心技术,那就把亮点体现在驾驶体验方面,理想汽车成功切入到了家庭用车市场,靠着高配置、智能化走上了一条成功的道路,这也是蔚来和小鹏始料未及的方面。
在动力系统上,理想走的是油电混合路线,一个电动机+一个发动机,没电的时候用油发电,可油可电无续航焦虑。对此有人说理想是工业垃圾,技术落后,但相比蔚来小鹏的纯电,这点恰恰是最大的优势,解决了用户补能的需求,并且现在加油还是能比充电、换电省很多时间。
与此同时,现在主流的家用车不是轿车就是suv,大家要在外形上、颜色上做出本质的差异已经很难了,但是在内饰上可以做出非常大的差异。
理想知道国内的消费者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给了你大空间,给了你大沙发,给了你百万级豪车上面才有的配置和体验,然后销量就上来了。至于你用的是纯电还是增程,这个增程器是三缸还是四缸,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直接的影响。
换句话说,消费者觉得自己这30多万花的值不值,是他平时能够直接使用和接触到的一些配置和体验所决定的,而不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又需要花重金才能得到的东西。
一切还是要销量和业绩说话
如果再看公司经营,会发现差距更大。
蔚来去年亏了146亿,小鹏亏了91亿,理想是20亿。蔚来的单车毛利率是13.7%,小鹏是9.4%,理想是19.1%。而且,去年四季度理想是盈利的。
到了今年一季度,理想的收入增长了96.5%,继续保持盈利,单季度净利润高达9.3亿元。蔚来、小鹏何时能盈利则还遥遥无期。
亏本卖车是造车新势力的常规操作,用利润换市场,可以视为一种战略行为。问题是蔚来、小鹏亏钱换来了吆喝,销量上不去,理想是用最少的钱,卖掉了最多的车。
客观来说,理想是这三家造车新势力中,目前状态最好的。不论是新车的销量表现,还是参与竞争的节奏,以及财务数据的健康度,都比蔚来、小鹏高一头。
而所有的变化其实都和选择有关。在对市场和技术的把握上,理想、蔚来、小鹏三家公司有很大差别。
就以如何解决续航焦虑这个问题为例,创业之初,这三家公司面临路线选择。结果,最有情怀的蔚来选了难度最大的换电,最懂技术的小鹏选了技术难度不小的高压快充,最现实的理想选了最简单的增程。
但情怀输给现实,技术敌不过营销,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故事。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更看重的也还是现实。
相比蔚来,理想对于盈利的追求是更为迫切的。在李想的公开讲话中,几个数据指标被反复提到:“去年理想汽车在30万-50万中大型SUV市场份额达到了9%,接下来的目标是做到20%。
同时,而接下来理想汽车会进入重点关注稳定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的阶段,争取毛利率稳定在20%-25%,经营利润达到5%。”
此前,李想分享了一张关于理想汽车经营理念的图片,核心就是如何让品牌、产品、研发、交付以及毛利率每一个飞轮能够快速旋转起来,并且随着发展进入临界点,旋转会越来越快速。
李想所提到的构建大产品的经营模式和飞轮效应,核心其实只有一个就是效率。这比起蔚来的远大蓝图,理想的效率可能更具有吸引力。
毕竟资本市场是一个最为现实的地方,你车卖的好,商业模式跑的通,能盈利,那么市场自然会为你买单。更重要的是随着新能源车下半场的到来,行业竞争无可避免的进入肉搏战阶段。
在这个阶段,还在亏损苦海中挣扎的蔚来和小鹏或许将被上岸的理想越甩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