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做好息差下行心理准备 股份行掀起营收“保卫战”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马传茂 2023-04-13 15:14:5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年对银行的主要挑战是营收的挑战”“整个银行业营收压力很大”“我们要全力以赴增收节支”……多位股份行高管在年初工作会上直言,保营收仍是全年工作主线。

与上年相仿,2023年的营收挑战主要在于息差收窄导致利息净收入增长出现缺口。这既体现为去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带来贷款重定价的显性压力,也包括“资产荒”下供求关系变化带来价格下行的隐形压力。而另一边,银行负债成本刚性不减。

弥补缺口,一方面需要依靠今年的业务增量,即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组合,搭配精细化管理和有效的考核激励,提高资产收益、降低负债成本,以量补价,确保利息净收入稳中向好。另一方面,有赖于扩大非息收入,尤其是紧抓信用卡、理财、代销、托管等业务。考虑到经济形势好转,资本市场呈现逐渐回暖态势,各行对非息收入增长普遍乐观。

避无可避:有息差下行心理准备

截至目前,已有8家上市股份行披露2022年度业绩。过去一年,8家银行合计完成营业收入1.34万亿元,同比增幅陡降至0.6%,为近五年最低水平,压力可见一斑。其中固然有资本市场波动造成的非息收入增长萎靡原因,但更关键的是,行业性的息差收窄对股份行营收基本盘——利息净收入的稳定性造成极大困扰。后者在股份行全年营收中的占比通常在70%以上。

据统计,前述8家股份行去年累计实现利息净收入9351.3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同样为近五年最低。其中,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渤海银行均录得负增长,后两家银行净息差更是滑落至上市银行末尾梯队。

展望2023年,息差管控压力仍然避无可避,“大家要有净息差下行的心理准备”。综合股份行高管们在业绩会上的表态,压力集中体现为“高收益资产越来越少,高成本负债越来越多”。

资产端方面,去年LPR报价三次下调带来较大的贷款重定价压力,今年一季度中长期贷款集中重定价规模尤其大。同时,往年构建的高收益贷款面临到期、置换情况,个别区域出现个人按揭贷款提前还贷潮,均对存量贷款收益率构成压力。

此外,经济增长动能仍未修复,货币政策还会比较宽松,预计贷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资产荒’带来资产配置的压力,使得新发放贷款定价下行,这还不是基准利率的下行,而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带来的价格下行,影响更大。”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彭家文强调。

负债端方面,同业竞争以及客户风险偏好的调整,使得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依旧。欧美银行事件更是给国内银行敲响警钟,负债久期被一定程度上拉长,以确保流动性、安全性,二者叠加形成了负债成本的刚性。

从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彭家文透露,今年一季度招行对公贷款、小微贷款、消费贷款(包括信用卡贷款)都好于去年同期,能支撑起当季收入和净息差水平;去年四季度前瞻性布局的一些贷款资产、投资类资产也会在一季度有所体现。

但同时,彭家文也感受到了两方面的压力,一是住房按揭贷款没有明显复苏,二是存款成本没有明显下降,基本维持刚性。

“可能大家只是注意今年一季度,其实如果持续看接下来的几个季度,我们认为净息差下行的压力都会持续下去,这可能是大家不愿意见到,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彭家文说。

现实目标:跑赢市场

息差收窄不可避免,因此各家银行提出的目标普遍现实——“跑赢市场”,即确保息差收窄幅度优于同业平均水平。这有赖于银行自身主动作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赖富荣表示,该行将加大投放力度,今年安排超过5000亿元信贷资产的投放增量,并提高收益相对较高的零售贷款占比,“这方面我们有空间”。

同时,资产端要向风险要收益。赖富荣表示,将通过授信管理模式的优化来提升风险的定价议价能力,“我们推出的‘技术流’评价体系,还有线上贷产品,对于贷款定价能力的提升都是有帮助的”。

在负债端,赖富荣认为“重点是要加大结算性存款的拓展”,特别是要推动数字化转型。“要整合现有的五大线上平台,丰富功能、场景,加强在途资金、结算资金沉淀。”

管控负债成本还需加强考核引导。“我们把存款付息率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分行的综合考评。通过FTP利率政策抑制中长期存款增长,适当控制中长期存款比例。”赖富荣强调。

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透露,去年四季度和今年前两个月,该行存款付息率已经呈现环比下降的良好势头。其中,第四季度该行净息差环比提高0.09个百分点,带动利息净收入环比增长6%。

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则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该行将优先投放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加大与之相配套的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挂钩力度,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321”打法“扩营收”。

其中,“3”是要把信贷增量优先配置到零售、小贷和供应链金融方面,对这些资产给予贷款额度和风险加权资产的专项配置;“1”则是要坚定不移压降存款付息率。

“为此,我们会重点做好四件事:一是管好入口,严控高成本存款的新增;二是做深场景揽存,以专业化、综合化的服务去竞争特别场景下的存款;三是做大流量经济,提升客户黏性;四是做透协同营销,做好客群背后的延伸服务。”浙商银行副行长景峰补充说。

而无论是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还是资产定价的稳定、存款成本的改善,背后都直指一个关键——客户基础的夯实。“要不断通过客户基础的扩大,实现更多的客户服务、更多的业务机会和更多的收入。”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说。

非息机会:资本市场会逐渐回暖

除了息差收窄造成利息净收入承压,去年股债双杀的市场环境也对股份行非息收入的增长形成扰动。后者通常被视为银行轻型化运营的结果。

据统计,前述8家股份行非息收入占比同比呈现“五降、三升”格局,仅有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渤海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同比有所提升,其中渤海银行非息收入规模同比减少5%。

从结构上看,去年四季度债市波动冲击股份行自营、代客投资,交易账簿项下收益普遍减少,并造成四季度各行营收面临较大回撤。

中收增长放缓则主要是因为财富管理相关手续费收入出现变化,尤其是代理基金、代理信托收入受资本市场、房地产行业影响明显下滑。与此同时,资产管理、银行卡、结算与清算、托管收入等科目相对稳定,与资本市场呈现弱相关;代理保险收入受客户风险偏好调整则呈现快速增长。

展望2023年,吕家进表示,要紧抓结算、用卡、理财、代销、托管等业务,扩大非息收入。“随着经济恢复,预计今年社会资金流动更趋活跃,资本市场有所回暖,这些业务面临的形势总体好于去年。”

王志恒的看法同样偏乐观。“随着今年经济形势好转,资本市场应该会逐渐回暖,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理财、代理、托管、结算等绿色中收的机会也是存在的。”他说。

“去年光大银行绿色中收总量还不是太高,但增速和增量比较高,这一块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另外,我们也希望金融市场业务能在今年抢抓一些机会,通过这些来向市场寻求更多的效益。”王志恒表示。

在浙商银行“321”经营策略中,“2”即是要做大绿色中收和绿色收入。其中,前者有赖于做大CSA客户服务总量,由该行首次提出的这个概念包含AUM财富管理、投行FPA对公服务、FICC代客交易、国际跨境服务、金融资产销售和托管服务等。

张荣森透露,2022年浙商银行CSA客户服务总量超过6万亿元,支撑实现了80多亿的非息收入,“到2027年,我们要实现CSA客户服务总量10万亿,从而大幅提升绿色中收在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营收中的占比,从当前的不到10%,达到20%。”

他同时表示,要增强对金融市场和利率汇率走势的敏感性,有效提升资本消耗较低的交易价差收入(即绿色收入),比如对客汇兑收益、FICC交易价差、票据交易价差、福费廷和保理资产交易价差等,为扩大营收作出特别贡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民生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