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常说,巴菲特在70年代也有业绩“翻车”的数年经历,如果只看短期业绩因素,今年的顶投榜可能连老巴也很难上榜。但事实上回头来看,老巴依旧能够跑出不错的年化复合回报。而那些短期业绩很牛的“蔡志勇”们,却已然轮换了一波接一波。
因此,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更加注重对于业绩的归因以及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一位基金经理,到底是凭借着风口运气赚钱,还是凭实力赚公司业绩增长的钱,在我们看来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来看一看顶投榜第三位的陈皓,作为易方达三剑客其中之一,陈皓相较张坤萧楠则要低调不少。目前陈皓再管基金规模超400亿,而其中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易方达平稳增长混合),10年录得346.33%的累计收益,平均年化复合回报率为16.14%。而发行在港股市场盘整相对高点的(易方达港股通成长混合A),今年以来的阶段性回撤录为-5.13%。
初看下来,陈皓是一位相对平衡的投资选手。今年其新进至顶投榜第三,一是管理年限超10年时间足够长,二是长期回报上也持续保持了稳健。那么面对市场,陈皓的投资理念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远离泡沫
陈皓在今年的一次年中采访时曾提到过他的投资理念:
从风格上讲,陈皓觉得自己是一个偏左侧的基金经理,天生对比较热的东西持怀疑的精神和态度,对比较泡沫化的东西会比较排斥。
例如“去年在春节前后卖掉了一些当时最热的白马蓝筹股,又在去年三季度又把组合中的大部分新能源电动车光伏也都卖掉了。尽管后视镜看好像做的不错,但是在当时市场比较狂热的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很不容易。”
他坦言“每个人都会犯错”。因此,陈皓在持仓上就没有那么集中(与张坤、萧楠的高仓位运作不同,其管理的易方达平稳增长混合为例,十大持仓占比仅不到35%)。
在陈皓看来“其实给投资者带来还不错的绝对回报,会比阶段性的相对排名更重要”。具体到投资上来,所谓“宁可牺牲一定的收益率,也要降低风险”。陈皓认为投资就和人生一样,要走得更稳健、更从容,就要把运气的成分尽量降低。提升稳定性。而这只有靠提升实力、不断的进化来做到。
可见,陈皓是那种比较重视均衡成长的基金经理,其投资理念简单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好公司价格和价值之间泡沫不能过大;二是注重所投资公司的长期成长与回报。
持仓案例
(详细陈皓历史战绩可在价投圈-小工具-大佬持仓中查看)
从价投圈的小工具战绩回顾上我们可以看到,例如卫宁健康,陈皓在13年中调入,于15年Q1开始减持(直至Q3退出)。复盘在13年H1-15年H1期间,卫宁健康业绩实现超1倍的增幅。不过由于彼时市场出现了明显泡沫,回头看陈皓的操作,近乎卖在了15年牛市相对高点(买入PE60.15倍→卖出PE185.04倍)。
再如东山精密,陈皓于16年Q1买成第一重仓,于19年Q1逐渐减持,至20年Q1退出十大(也是卖在了相对高点)。开始买入时的PE为272倍,从静态估值看并不便宜。但在后续的4年里,东山精密业绩提升明显,ROE也从16年的5%左右提升至20年的14%。所以起初看着不便宜,但后视镜来看还是便宜的。把握这样的机会则非常考验一位基金经理的研究能力。
后市观点
陈皓在基金三季报中提到:“尽管三季度内外需相对疲弱,市场可能还需要经历一次盈利下调的冲击,但我们倾向于认为 3000 点附近的 A 股市场长期价值应该是毋庸置疑。”这与我们前期的观点也算是较为契合。
他提到“横向比较全球几大经济体中,中国最有条件实现相对较低通胀下的较高经济增长率目标。纵向来看,中国面临的外部局势相比俄乌冲突初期已经有所好转,内部经济随着疫情管控经验的增加也有望触底反弹。我们坚信经历完至暗时刻,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终将得到全球资本的认同。”
可见,陈皓也对中国的长期发展充满了信心,但其又强调:“尽管前途光明,但我们始终不忘道路的曲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下的投资也需要比以往更多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因此,适当的放低预期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