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经历了放卫星闹剧后,众泰汽车止步四连板,今日早盘一度跌超7%。在多空双方的激烈博弈下,截至午间休市,报6.44元/股,涨幅2.22%。
复工、摘帽、60亿定增获受理。三喜临门的众泰汽车自11月1日起开启了连板走势,更因“引进比宁德时代更先进的电池技术”的消息成为了舆论焦点。
但正所谓“人红是非多”,众泰汽车在这场舆论风波中扮演的角色也十分复杂。一方面,是媒体报道中的采访对象,一方面是交易所重点关注的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则是身处风暴中心的舆论主体。
三大压力下,众泰汽车发出了“否认三连”。
深交所严查“碰瓷”,众泰汽车火速澄清
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11月3日。
当日,ST众泰成功摘帽更名众泰汽车,而时代财经(南方传媒旗下新媒体平台)发表了《众泰摘帽,股价涨停!知情人士:不搞山寨了,电池技术比宁德时代先进》一文。
文章称,众泰汽车相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将“全面布局整车、动力电池、零部件等领域,不仅要打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还将从国外引进先进动力电池技术,成立合资公司”。对于电池问题,目前双方正在更进一步的洽谈中,并确认电池厂选址,无法透露企业具体信息,但上述人士称,“可以确认的是,电池技术比宁德时代更加先进”。
“比宁德时代更加先进”,这一说法可谓是赚足了眼球。但作为上市公司,如此并不规范透露信息也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
11月4日,深交所向众泰汽车下发关注函,首当其冲的就是电池技术问题。
关注函要求,“请结合拟引进动力电池技术的来源、合作方、知识产权合作方式、核心技术指标及与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对比等情况,分析拟引进动力电池技术的先进性,比宁德时代相关技术更加先进的依据是否充分,相关表述是否客观、公允,是否存在误导性陈述。”
在经历了周末两天的发酵之后,11月7日开盘,众泰汽车以“一字板”的高姿态强势涨停。即使第一财经盘中报道称,众泰汽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技术比宁德时代先进是不存在的,公司股价也依旧坚挺,全天都未开板,最终以涨停收盘。
11月7日晚,面对愈演愈烈的舆论,公司不得不下场发布澄清公告。
针对市场传闻,众泰汽车称,“打通产业上下游”是作为一个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均为正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或愿景,尚未开始实质性的实施。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是这么想的,但还没开始这么做。”
对于“引进动力电池”,众泰则表示传闻不属实,公司目前没有从海外公司引进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并成立合资公司事宜。
此外,众泰汽车直言,“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近期内没有接受过相关媒体的采访。”
回顾整个事件,是碰瓷还是造谣,至今仍未有定论。
市占率第一,宁德时代电池技术是最强吗?
但是回到市场争论的焦点——电池技术哪家强?这不是媒体或众泰汽车一句话就能够判定的,而是要看市场数据。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1-9月,宁德时代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中占比高达47.51%。而在全球市场,宁德时代年内市占率已达34%,远超第二名LG新能源14%的份额数据。
由此可见,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已经占据了整个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成为了多数车企的选择。
在客户认可上,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现代、福特、戴姆勒、长城汽车、理想、蔚来等全球客户有深度合作。获得了如此众多车企的认可,也能从侧面看出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水平。
所以真正有实力与“宁王”一竞高下的,目前大概也只有LG新能源一家。
因此,宁德时代毫无疑问目前最优秀的电池供应商之一,虽然公司在海外的竞争力要略差一筹,但在电池技术方面,只能说宁德、LG、比亚迪、松下几家公司各有所长。若是说哪家的电池技术显著领先,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
“旧疾”当道,众泰能否搭上新能源车浪潮?
分析完当前电池的格局,再来看一看这次事件的主体——众泰汽车的历程。
2009年,在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半等政策下,众泰汽车乘风而起,一边推出新车型,一边扩产,一边创造销量神话。
但是,因“山寨”丰田、奥迪、保时捷等外观而爆火的众泰,在设计、核心技术的短板逐步暴露,叠加车辆的质量问题,最终败下阵来。公司销量从2016年33万辆的巅峰期滑落到2020年只有3903辆,生产基地也基本都进入停产状态。
众泰汽车的财务状况也愈发恶化,2019年、2020年两年亏损均超过100亿元,到了2020年末净资产为-44.23亿元,最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直到2021年10月,江苏深商以20亿入主完成重整计划,2022年10月,公司正式复工复产,众泰汽车才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但是,众泰依旧面临着资金短缺、复市难等问题。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众泰汽车负债46.32亿元,资产总计76.62亿元,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60%。而入局新能源车,势必需要高额的研发。一方面,公司当前研发投入仅千万元,另一方面,仅13亿元还受限的货币资金难以令公司进行收购并购等操作。对停滞了两年的众泰而言,想要实现“财务自由”还是一大难题。
即使已被受理的60亿定增计划可以火速实施,但在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链均已发展至中局的情况下,想要凭借60亿逆势反超,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同时,在停产的两年里,众泰汽车销售和服务网点大面积崩塌,大量消费者维修保养无门,众泰汽车如何重建渠道和品牌信任,将是除资金外最大的挑战。
目前,新能源汽车是业界和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众泰布局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主要应该还是希望得到融资支持,并借此让企业“起死回生”。但在激烈的竞争中,众泰汽车的市场认知度已经大不如前。
接下来,公司如何“擦除”消费者对“山寨”的既有印象,抹去负面影响是第一步;如何推出能被市场认可的新能源车是第二步。但这两步想迈得开并不容易。众泰汽车虽然不想再走老路,但想走上新路也十分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