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而立之年的格力电器,正逢“多事之秋”。近期,一则“格力电器停止对河北经销商供货”的消息登上各大平台热搜。
在此消息背后,还有格力电器的股价跌跌不休。其股价曾经在2020年底创下每股66.07元的高价,如今伴随着业绩承压、竞争加剧,股价一路阴跌。
河北总经销商“叛走”飞利浦
据财联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格力电器河北地区重要经销商——徐自发,正式宣布不做格力了,转做飞利浦。格力电器也于近日停止对河北经销商供货,此消息已得到多位格力经销商的确认。
事实上,格力电器与经销商们的渠道矛盾早就已经显现。
今年6月,格力突然宣布其第三大股东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减持1.10亿股,套现或超35亿元。减持后,京海互联对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降至6.47%。
而京海互联的股东是格力电器在国内各地的经销商,持股人包括河北经销商徐自发、重庆经销商周真华、河南经销商郭书战等。其中,与徐自发关联的河北格力电器营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最高,为28%。
今年7月,格力电器又要求经销商在格力空调和飞利浦空调之间做“二选一”,要求代理格力空调的经销商不能代理飞利浦空调,否则将失去代理格力空调的资格。
业内人士指出,这或是因近几年格力电器实行的“一体化线上转型”渠道变革引起。这次格力停止对河北经销商供货、经销商倒戈飞利浦,或许使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对于经销商模式的变革,董明珠曾坦言,虽然格力以往的营销模式是她一手缔造的,但互联网的时代到来,渠道由线下向线上变迁的过程中,格力面临巨大挑战。对于庞大的营销队伍来说,改革过程中既要让他们前行,还要让每个人成为受益者。
主营业务面临挑战
其实,对于格力而言,新玩家飞利浦的袭扰只是癣疥之疾,更严峻的还是格力自身。
根据财报显示,格力电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878.69亿元,同比增长11.69%;实现归母净利润230.64亿元,同比增长4.01%。表面上看,业绩增速喜人,但跟2019年的同期业绩相比,去年格力的成绩着实称不上理想。
今年一季报显示,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352.6亿元,同比增长6.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03亿元,同比增长16.28%。
可以看出,近年来格力电器营收增长似乎遭遇增长瓶颈。
一方面与家电产品的主要原材料铜、铝、钢材、塑料等的价格一路上涨,叠加疫情反复冲击居民收入和家电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自身原因,作为其根基的空调业务,其市场份额似乎不断被竞品蚕食。
格力电器曾在空调行业霸占榜首位置,但这个格局自2020年就被打破了。根据财报显示,2020年,美的集团在空调领域的营业收入为1212亿元,而格力电器在空调领域仅实现营业收入1179亿元。
而美的集团与格力电器同为行业龙头,两家的体量相差并不太大,但美的集团的市值也多了近一倍,股价贵了近一倍;海尔智家的市值也已超越。
存在“老去”风险
为了摆脱对空调业务的依赖,格力电器在产品多元化布局、品牌国际化布局以及探索新的增长曲线等方面都进行了布局。
近年来,格力的生活电器产品序列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环境电器、厨房电器,除了冰箱、洗衣机等生活大家电,还包括扫地机器人、电暖饭盒、烟机、刀具砧板除菌机等小家电。
除了家电业务,格力电器也未曾放弃对市场热点的追逐,频频跨界。在手机、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启多元化发展,每个热门赛道都有格力的身影。
但当前无论是手机,还是钛酸锂技术,所取得的效果很一般。如,格力手机从诞生至今,超过5年时间,然而外界却很少听说格力手机。而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还表示将坚持做手机,但市场对其所描绘的前景并不“买单”。
而其股价跌跌不休,另一个原因或是当下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近期,格力电器公告称,董事会同意选举董明珠为公司第十二届董事会董事长,这也意味着董明珠至少要在71岁之后才退休。
虽然在A股市场上像董明珠这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董事长不在少数,但美的集团55岁的董事长方洪波和海尔智家56岁的董事长梁海山,比董明珠小了近10岁,可以说不是一个年代的人。
而关于格力电器接班人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此前曾盛传有望接班的前格力电器董秘望靖东和前格力电器执行总裁黄辉已经先后于2020年8月和2021年2月离职。
显而易见的是,目前格力电器正面临诸多挑战。除了主营业务的业绩增长不及预期,找不到新的增长点,还存在日渐“老去”的风险,这些或许才是格力电器一直以来跌跌不休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