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一份《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的发布,让深圳成为了市场焦点,该《措施》对包括消费电子、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在内多个品类提出了补贴政策。
据相关部门预计,深圳促消费30条措施有望拉动消费约450亿元。
短短两周过去,450亿元的促消费政策还没有消化完全,深圳就再次放出大招,这一次的目标则是直指1.5万亿。
深圳出台新规划
6月6日晚间,深圳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细分领域,和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意见》,到2025年,深圳希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园区和世界级“灯塔工厂”,形成一批包括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在内的引领型新兴产业集群。
具体来看,《意见》将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划分为20个细分领域,具体包括: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软件与信息服务、数字创意、现代时尚、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精密仪器设备、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大健康以及海洋产业集群。
同时,意见还提到了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八大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在深圳,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含生物育种)、空天技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扩张期,已初具规模,5至10年内有望实现倍数级增长;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孕育期,规模较小,10至15年内有望成为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涉及哪些板块?
在出台的相关规划中,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半导体、新能源等的新增产值占据了较大比重。
深圳市指出,到2025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增加值突破4200亿元,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若干细分领域成为新增长点;智能终端产业增加值超2700亿元;网络与通信产业增加值超过2700亿元,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倍增,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营收要突破2500亿元;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营收突破2000亿元;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83%,强化光伏产业链条。
对于此次《意见》所涉及的重点板块,本文也进行了梳理,以供投资者参考。
业内专家认为,深圳立足实际,紧密围绕服务制造强国、制造强省建设,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对于稳住深圳制造业基本盘,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公司有望受益
具体来看,上述战略新兴产业涉及到了不少A股公司,其中不少细分产业龙头获得北上资金重仓持有。
数据统计显示,上述战略新兴产业股获北上资金持仓市值超过500亿元,迈为股份、中科创达、中微公司、金山办公、三峡能源等持仓市值逾10亿元。从持仓比例来看,杭可科技、海尔生物、东航物流、柏楚电子、中科创达、迈为股份、东方生物、中微公司等8股获北上资金持仓占流通股比例在10%以上。
其中,信息技术产业所涉及的A股公司获得北向资金持仓最多。
除此之外,机构也针对相关产业给出了投资建议。
针对通信产业,万联证券指出,通信行业2021年及2022Q1整体业绩仍保持了较强的增速,整体基本面持续改善。中长期来看市场的机会已经大于风险,不少基本面优质标的投资价值凸显,可选择(1)运营商;(2)光模块;(3)光纤光缆;(4)物联网模组等高景气度赛道中的龙头企业进行左侧布局。
针对半导体产业,国金证券指出,随着加速产线建设,2022-23年有望迎来国产设备渗透率的加速提升。
第一,硅片行业22-23年景气度高持续供不应求,推荐立昂微和沪硅产业;第二,除了硅片外的各类材料市场容量分别仅10-30亿美元左右,推荐产品品类拓展顺利,具备建设半导体材料平台的技术基础,打开长期成长空间的公司,如鼎龙股份、江丰电子、安集科技等。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银河证券指出,深圳率先破冰,智能网联汽车法律空白问题有望取得突破并带来示范效应,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将迎来L2+到L3-4级飞跃。对车规级芯片算力、算法和激光雷达、摄像头视觉解决方案以及高精度地图的软硬件升级需求将以数倍乃至数十倍空间扩容。
推荐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四维图新,同时长线关注虹软科技、千方科技、万集科技、鸿泉物联、道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