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经网红大V李大霄密集发声,力挺股市。近期表达的观点总结如下:A股投资千万不要忽视政策的力量。我国潜力巨大,经济潜力巨大,政策潜力巨大,政策工具箱工具繁多,要想用还是会拿出来用的;鼓励大型国有上市公司自购;鼓励长期资金入场;美股相较A股有估值风险等等。
今日李大霄再度发声,据金融界报道,李大霄表示,在央视很多栏目谈股票时,并不具备明显的高度政策导向含义,但新闻联播谈股票,往往具备高度政策含义。
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出现在节目中,级别较高值得高度重视。大盘处在在关键阶段,政策意味其实很浓。从A股30年的历史表明,新闻联播里谈股市确实是非常罕见,铁一般的事实是,A股后来的运行趋势与新闻联播的政策导向往往不谋而合,不得不说非常神奇,不得不服。A股30年历史演变表明,新闻联播具备投资A股的风向标功能,具备重要参考价值。好好学习领悟大有裨益。
另外,李大霄建议中国版401k可以加紧出台,可以起到后续加热加温的作用。
相比他曾经多次预测指数底,此次李大霄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来解读当前A股市场的局势。那么他讲的说法究竟是否合理?本文将重点分析。
政策即将密集落地,宽信用如何演绎?
央行于2022年5月9日发布中国2022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总体上符合中央政治局429会议精神,增加了汇率、通货膨胀、房地产等方面的调整。与去年四季度相比,这份报告值得关注的内容如下:
第一,扩大信贷的方向和方式更加明确。“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总基调被删除,增加了“稳字当头”;货币工具方面增加了政治局会议上的“货币政策工具用得好”;新增“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对涉农涉疫严重主体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及周边煤电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等。在现阶段,为了实现“内外兼顾”,央行可能比价格工具更加重视结构性工具。根据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内容来看,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绿色清洁能源,物流运输,农村基础设施等可能会成为信贷投放的重点。
第二,“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更加谨慎。与去年四季度相比,此次新增“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自四月下旬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急剧下跌,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速度加快,特别是美联储预期加息缩表,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5月9日盘中突破3.2%,创2019年以来新高。
第三,中央银行更加关注通货膨胀。此前的表述为“通胀压力总体可控”,本次报告新增“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虽然央行将通胀调定为“总体物价稳定”,但也提出“谨防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等,表明央行越来越担心全球通胀率上升带来的不确定性,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国内价格上。
第四,改善了房地产政策。一方面继续强调“坚持房地产不是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另一方面,延续政治局会议精神,增加“支持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虽然目前房地产销售并无明显起色,但是随着政策多次强调以及各地后续城市政策逐步开放,房地产销售仍有修复的可能。
第五,本报告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四月份,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银行可自主参考“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年期 LPR”,合理确定存款利率。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可以促进银行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能力,维护存款市场的良性竞争秩序。
政策底已现,低估蓝筹会成为领涨主力吗?
上周李大霄还有一个观点:与稳增长相关低估优质蓝筹龙头股有望承担最大责任。这里他认为稳增长为代表的基建产业链将会引领市场向上。小编根据相关历史发现,历年政策底后的反转基本都由基建为代表的低估优质蓝筹龙头股为主。
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四轮“稳增长”的周期。通过历史政策走向和数据回顾,我们发现,在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这四轮“稳增长”周期中,从政策定调、资金端、需求端四个维度进行了回顾,发现每一轮周期内,都是先由重要会议定调,再由资金端宽松,再到央行的“放水”,最终在规模较大的项目载体实现投资的提振下,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迎来了基本面改善。
信达证券认为稳增长有多个方向的投资机会:
“十四五”规划项目充裕,重点项目有望发力。根据各省公布的重点项目建设清单和各省会议明确的年度投资计划,目前24个省发布了重点项目建设清单,19个省21-22年具备可比性年度投资计划,若汇总来看,增速约8%左右,较往年相比较为可观。相关投资方向: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山东路桥。
新旧基础设施齐头并进,城际轨道交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体系将逐步形成以“大集聚小分散”为主的城市体系。“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我国重点建设高铁干线,实现“3小时”通达,“十四五”期间,“1小时”、“2小时”通达将加快,即加快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国家发改委计划,未来五年内,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将新建1万公里的城际市域,填补城际和市域的短板,将成为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我国规划了19个城市群,未来随着我国城市群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城际城市建设也会向更广泛的区域延伸,其长期发展空间是可期的。相关投资方向: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板块(中国中铁集团,中国铁建);城际城市轨道设计板块(地铁设计);天铁股份(天铁股份);申昊科技(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设备(高铁电气)板块。
民生工程领域“补短板”。在政策方面,水利工程领域已经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今年重点建设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完成后将在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重大水利工程每投入1000亿元,带动 GDP增长0.15个百分点,新增49万个就业岗位。今年水利投资8000亿元,对“六稳”、“六保”工作、稳定宏观经济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水利工程将从前端审批、资金等多个方面入手。水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近两年总体表现优于基建投资增速。中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自2020年以来新签订单增长相对较快,项目储备充裕程度较高,再加上国常会明确今年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预计后续订单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相关投资领域:水利(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粤水电,安徽建工,大禹节水),大禹节水,水利设计(深水规院,测绘股份),管材(伟星新材,公元股份,中国联塑,雄塑科技)。
关注“碳中和”,探索投资机会,如绿色建材, BIPV。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源统计委员会的分析,我国建筑业到2040年才能实现“碳达峰”。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建筑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占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的55.17%,建材生产过程中碳排放占51.23%。因此,降低建筑材料的能耗和碳排放是非常重要的,绿色建筑材料是未来30年建筑业发展的重点。同时,能源局提出,到2022年,光伏发电占总用电量的12.2%。
相关投资方向:钢结构(鸿路钢构,精工钢构),装配式(远大住工),精工钢构(东南网架,森特股份),清洁能源电力(中国电建,中国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