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3家涨停!银行板块彻底火了,补资本迎刃而解?2871亿永续债落地后,19家IPO仍在等待)
新一轮牛市已经呼之欲出,银行股能否借势而起,借政策利好彻底走出“低估值”的阴霾?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7月5日收盘时,A股36家银行全线飘红,共有23家涨停,大部分均为中小银行,其中青农商行在上周连续2个涨停后继续涨停,张家港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今年以来涨幅最大,分别上涨20.88%、15.28%以及10.59%。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允许地方政府依法依规通过认购可转换债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新途径。受此消息影响,上半年表现低迷的银行股连续多日全线大涨。
补充资本金的利好政策为何能带动板块估值上涨?对于当前“资本饥渴”的中小银行而言有多重要?
多重利好推动银行板块上涨
受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张等因素影响,补充资本成为银行业的一项长期工作。原本因为疫情等原因而估值低迷的银行股,在上半年IPO融资上“颗粒无收”,随着近日银行股价受到市场热捧,银行再融资也有望打开新的局面。
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资深银行从业者仝思考指出,根据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无论是“提供银行业务的科技公司”还是“以金融科技为战略的传统银行”,都需要遵循“资本-风险-利润”的经营法则:利润来自所承担的风险,而所能承受的风险规模与程度取决银行所拥有的资本。
上半年政策号召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板块估值几近触底。然而近日风向急转,银行迎来了重大利好。
有分析指出,此轮银行股上涨的直接原因是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中小银行在非常时期补血的新渠道终于“落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面对疫情冲击,需要加大对小微企业、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自然对银行资本金提出更高要求。中小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问题,此次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就是一个新的渠道。”
6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大货币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此外,央行近日发文称,决定于7月1日起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指出,银行股的走高,主要是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这可以适当补偿银行所承担的小微、三农贷款的信用风险。这一政策也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这部分来自于央行的资金成本,提升商业银行主动进行信贷投放的动力;也可以看成是中央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金融系统让利1.5万亿,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央行来承担的,而并非完全由商业银行承担。
多项指标显示,国内经济正在复苏反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加动力,此外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混业经营大讨论”也助力银行股走强。
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当前国内经济处于复苏环境中,货币政策相对宽松,银行业基本面缓慢向下,市场悲观预期下,板块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近期混业经营引发关注,板块估值修复行情开启。我们预计本轮银行板块上涨空间与上两轮行情期间基本相当,银行板块PB(LF)估值有望修复至1 倍~1.1倍左右。
上半年2871亿元永续债落地
受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业务发展需要,再叠加疫情的影响,商业银行面临着补充资本的压力。除了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外,今年上半年永续债也成为了中小银行的补血“利器”。
娄飞鹏指出:“非上市中小银行资本金补充压力大的问题主要通过优化业务结构降低资本占用,以及丰富资本金补充渠道来解决。在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利润留存补充资本金的空间也在减少,更多的需要通过外援渠道补充,具体包括股权融资、发行次级债、永续债债券等。”
为缓解资本压力,永续债等资本补充方式受到欢迎。今年以来,每个月都有银行成功发行永续债。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1日,上半年已有16家银行成功发行17单永续债,发行规模合计为2871亿元。
其中,发行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永续债有5单。中国农业银行发行规模达到850亿元,位于首位。
最新发行永续债的为招商银行,7月2日发布的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债券计划发行本金总额为人民币500亿元,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发行人其他一级资本。发行后,招行资产负债率将由91.67%降低到91.06%,一级资本充足率将由12.69%增加至13.77%,资本充足率将由15.54%增加至16.63%。
相比大型银行而言,中小银行的融资成本较高。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的利率普遍在4.5%~5.5%,中国农业银行5月份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850亿永续债,发行利率仅为3.48%。
从发行主体来看,中小银行逐渐成为发行主力,在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在募资规模上仍比不过大行。除了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外,其他永续债的发行主体均为中小银行,包括杭州银行、江苏银行、湖州银行、东莞银行、深圳农商行等。
平安证券的跟踪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大行不良率1.39%,环比小幅提升1BP,股份行1.64%环比持平上年末,城农商行不良率分别较上年末抬升13BP、19BP至2.45%、4.09%,中小银行受疫情冲击更明显,相较上市城农商行不良率基本平稳,板块不良率显著上行的差异反映了尾部地方性小银行存在一定资产质量压力。
不难看出,永续债可有效解决多数中小银行长期资金来源问题,支撑银行业务规模持续发展。
“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的话,时机选择很重要,要看市场整体的流动性,是否有合适的发行价格。”温彬指出,“另外,中小银行因为流动性较差,所以需要政策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以票据互换工具CBS为例,就可以提高金融机构投资中小银行永续债的积极性。”
银行“资本饥渴”排长龙上市
据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14%、13.44%、12.65%、14.44%、12.81%,其中民营银行、农商银行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93%、0.16%。
作为能够快速补充资本金且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方式,IPO融资受到不少中小银行的青睐。然而,排队上市的银行虽然多,在上半年能实现“抢滩登陆”资本市场的却没有。
“上半年银行IPO审核节奏放缓,可能的原因包括:疫情冲击实体经济,肩挂部门加强对实体经济的倾斜;上市银行估值较低,监管在审核银行上市时相对也较为谨慎。”娄飞鹏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
最新的消息是,渤海银行于6月30日-7月9日招股,拟发行28.8亿股,每股发行价4.75-4.98港元,预期7月16日上市。以上限价4.98港元计算,市值约863亿港元;7月3日,证监会官网披露了重庆三峡银行A股招股说明书,该行计划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拟发行A股数量不超过18.58亿股。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7月1日,共有19家银行排队候审,且均为中小银行。其中,2家银行处于“已反馈”状态,包括上海农商行和湖州银行;17家银行处于“预先披露”或“预先披露更新”名单,包括重庆银行、厦门银行、齐鲁银行、兰州银行、海安农商行、大丰农商行、广州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瑞丰农商行、厦门农商行、东莞银行、药都农商行、昆山农商行、马鞍山农商行、广州银行和重庆三峡银行。
自去年8月重庆农商行过会后,就再无中小银行闯关成功。回顾2019年,在政策鼓励之下,银行上市节奏提速,上半年共有紫金农商行、西安银行、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4家银行实现A股挂牌上市,苏州银行成功通过发审委审核。去年下半年,还有重庆农商行、浙商银行、邮储银行3家银行上市,可谓真正的“上市大年”。
在政策利好以及市场火热情绪之下,银行是否会摆脱上半年的“阴霾”,迎来和去年一样的“上市大年”?
娄飞鹏指出,“预计下半年部分银行IPO审核通过上市是大概率事件,主要是IPO是银行补充资本金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方式,实体经济发展也需要银行的融资支持,银行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需要资本金支撑。”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上市融资以及定增都是补充一级资本的主要途径,从政策来看,还是鼓励中小银行上市补充资本一级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下半年随着经济复苏和资本市场的持续向好,经营业绩优良的中小银行有望可以加速IPO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