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区块链持续火热 宇宙行要率先推出数字货币钱包?最新官方回应来了)
区块链话题的持续火热,也让央行数字货币再次成为焦点。
10月29日,针对有网络传言工商银行正在内测数字货币钱包一事,券商中国记者向工行求证得知,该行并未推出数字货币,目前工行尚无更多信息对外正式发布。
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离不开银行这环
10月29日,有网络传言称,工行正在内测数字货币钱包,网上甚至还流出关于“工银数字货币钱包服务协议”截图。对此,券商中国记者昨日晚间向工行求证,工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陈满才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该行目前未推出数字货币,目前也尚无更多信息需要对外正式发布,关于数字货币的任何信息以人民银行的信息为准。
2014年至今,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DE,digital currency,是数字货币;EP,electronic payment,是电子支付)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近日,央行数字金融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呼之欲出”。
从央行透露的现有信息看,央行数字货币将采取双层运营体系,即央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它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在整个兑换过程中,没有改变原有的二元账户体系。也就是说,即便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同样需要银行作为货币投放体系的必要环节,这就离不开银行的配合。
穆长春认为,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为了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商业机构向央行全额、100%缴纳准备金,央行的数字货币依然是中央银行负债,由中央银行信用担保,具有无限法偿性。另外,双层运营体系不会改变现有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不会对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形成竞争。由于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不会强化压力环境下的顺周期效应,这样就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另据了解,现阶段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注重M0(纸钞和硬币等现金)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 奇帆近日就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意义在于它不是现有货币的数字化,而是M0的替代。它使得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DCEP可以实现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为货币的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人民银行对于DCEP的研究已经有五六年,我认为已趋于成熟。中国人民银行很可能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央行。”黄 奇帆说。
工行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已达60余个
实际上,区块链技术不仅会应用在数字货币领域,在其他金融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尝试。尽管工行尚未正式推出数字货币钱包,但作为“宇宙行”,其对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落地已有较多实质性成果。
工行曾经表示,该行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应用,提早布局,特别是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口,率先成立区块链实验室,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研究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历时三年,在政务、产业、民生等多个领域构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区块链服务体系。
据了解,工行于2018年对外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级区块链技术平台,具有高性能的技术架构、金融级的隐私保护方案、软硬件结合的国密加速技术、易扩展的跨链互访能力。目前该平台已经取得60余项核心技术突破,提交41项专利,应用于资金划收、资金清算、资金拨付、银企互联等60多个场景。落实区块链生态场景建设工作,全面布局普惠民生、实体经济、便捷政务及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具体案例上,工行也不少。例如,在推动数字金融与政务信息化的融合创新方面,工行携手贵州省政府联合共建,打造业界首个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实现扶贫资金管理的高效与透明,目前扶贫基金划拨近5000笔,拨付金额超过70亿元。
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方面,工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出工银e信网络融资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核心企业应收账款在供应商中信任转递、流转,上线首月已注册包括中铁、招商局等500多家供应链企业,累计签发6.1亿银行贷款,交易流转金额达5亿元,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风控难题。
在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在智慧雄安建设中,与雄安政府合作推出雄安征迁资金区块链平台,在“千年秀林”工程以及唐河污水库生态治理等建设项目中成功投入使用,有效实现信息跨行业、跨区域业务协同办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