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百威亚太重启港股IPO募资额缩减过半)
搁置近2个月后,百威亚太再度冲刺港股IPO,于9月18日至23日公开招股。“卷土重来”的百威亚太不仅在发行股份数量、发行价区间及融资额上做了调整,还出售了澳洲业务,并多了一位基石投资者“撑腰”——新加坡主权基金GIC同意按发售价认购约10亿美元的股份。
百威亚太9月18日公告,公司拟发行12.6亿股,另有不超过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行价27港元至30港元,预期将于9月30日上市。按发行价上限计算,百威亚太此次IPO募资额仅约378亿港元,较7月初拟IPO募资额减少过半。
出售澳洲业务优化结构
资料显示,百威亚太是啤酒界“巨无霸”百威英博的亚洲子公司,旗下有众多啤酒品牌,拥有位于中国、韩国等多地的56家酿酒厂及61个经销中心。2017年、2018年百威亚太分别销售啤酒93.97亿公升和96.25亿公升,实现营业收入60.99亿美元和67.4亿美元。
百威亚太在中国啤酒市场亦占据不小份额。尤其是在中国高端、超高端啤酒领域,百威亚太更是处于领先位置。GlobalData资料显示,按消费量计,2018年,百威亚太占据的中国高端啤酒市场份额为46.6%。
在首次IPO计划搁浅后,百威亚太剥离了其澳洲业务。7月19日,百威亚太母公司百威英博宣布,以约160亿澳元(约合113亿美元)的价格,将澳大利亚子公司Carlton &United Breweries出售给日本饮料食品巨头朝日集团。
“这一举措可以看出百威英博的财技高超。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后,百威实际回笼现金超过160亿美元。”杜克资本投资总监杜先杰表示,从成长性来看,剥离澳洲业务后,百威亚太的增长势头更好,更有利于其IPO定价。
募资额或退居全球第二
7月初,百威亚太在结束公开招股后、公布定价前,突然按下了IPO的“暂停键”。市场普遍猜测,百威亚太搁置IPO计划是因为面向机构的国际配售结果不尽如人意,公司在定价问题上未能与承销商达成共识。
此次重启IPO,百威亚太的募资规模、发行股份数量、发行价格等都较此前缩减。7月初发行时,百威亚太拟发行16.27亿股,招股价区间为40港元至47港元,集资约650.6亿港元(折约83亿美元)至764.46亿港元(折约98亿美元)。此次按发行价上限计算,倘若未行使超额配股权,百威亚太IPO融资额仅约378亿港元(折约50亿美元)。
这一调整或让百威亚太的募资规模由此前的今年全球IPO项目的榜首退居至第二,次于Uber上市时81亿美元的募资规模。
另一个重大调整是,百威亚太引入了新加坡政府主权基金GIC作为基石投资者,后者同意按发售价认购总金额约10亿美元的股份。招股书显示,GIC现时的投资组合规模逾10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并且,除了常规的15%超额配股权,公司还加入了发售量调整权条款。行使该权利后,百威亚太可按发售价额外发行最多4.65亿股。“这样一来,百威亚太可以先把集资额降低,再视市场需求考虑额外发行,确保集资成功。”杜先杰认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