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股首例!未名医药拟亿元购买自家债券)
未名医药(002581)近日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1亿元闲置自有资金进行债券投资,通过深交所综合协议平台大宗交易购买不超过100万张(含)“17未名债”。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最新获悉,目前该公司已完成本次投资行为,通过大宗交易完成100万张债券的购买,成交价为80元/张。
A股公司回购自家股份较为常见,但这一购买自家债券的行为,在A股市场尚属首次。记者了解到,海外市场中发债主体回购债券现象较为常见,部分发债主体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债务管理并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而国内债券回购制度则相对缺位。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市场先行,制度跟进”或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发行人回购债券边界有待厘清。
“负利率”融资
“17未名债”发行规模为8亿元,期限为5年,附第3年末发行人调整票面利率选择权和投资者回售选择权。未名医药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565.5万元,账面货币资金超过11.6亿元。8000万元的买债规模,不足以对公司现金流带来过大影响。
数据显示,“17未名债”今年以来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约为75元,8月以来的收盘价平均值为80.67元;公告发布后,债券市价有所上涨,最新收报90元。
整体来看,未名医药购买债券堪称一笔“划算的买卖”。一方面,相比于债券100元的面值而言,即便扣除两年6.7%的票面利率成本,上市公司“白用”了近亿元现金,且省下了利息成本,实现了“负利率”融资;另一方面,提前回购还可减少公司的资金支出压力,规划偿债节奏,避免大量债券同一时间到期。
未名医药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鉴于公司当前现金流充足,为充分利用公司闲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收益水平,公司经过慎重考虑,同意本次购买债券的对外投资行为。最终成交价格是根据债券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确定的,为80元/张。”
市场先行制度跟进?
记者从多渠道获悉,该债券持有人为国内某一线机构基金产品。通过本次交易,虽然该产品出现一定的利息折损,但能够解决流动性需求。
虽然在部分业内人士眼中,这是一笔多赢的交易,但是伴随着本次交易的快速落地,仍然有部分市场疑问随之而起。记者根据业内人士的观点梳理,发现这些疑问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直接影响债券价格波动。“17未名债”共发行800万张,公司拟回购100万张,回购价80元。结合买盘规模和价格底线,公司介入会直接影响未来价格区间。
其次,会否引起更多主体效仿。有固收人士担心,会否有的发行人会先释放利空打压自己的债券,再低价收购,如此将存在恶意逃废债的嫌疑。
再次,关于发行人偿债能力、融资可论证性等问题:如果企业有钱回购,为什么不等最终到期兑付呢?进一步讲,如果企业有钱回购,当初为什么又发行了如此大规模的债券进行融资呢?
在A股市场中,既有闲置资金却又发债融资的案例,并非出现在未名医药一家A股公司身上。数据显示,今年便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成功踏上这个“平衡木”。有固收人士也对记者表示,“从认购理财金额和债券发行规模对比来看,能够覆盖今年发行的债券规模,意味着这些公司闲置资金较充裕,后期债券兑付或也较轻松。”
上述固收人士称,目前债券交易管理办法是允许市场上任何一位合格投资人进行债券买卖交易,当然也包括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购买自家债券的投资行为。不过,上市公司自行投资自家债券确是市场首次,新的交易方式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利于加强资本市场上债券交易的灵活性,进一步完善交易结构。
不过,该人士同时表示,“本次未名医药投资购买自家发行的债券,会否推动发行人回购债券边界的厘清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正在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