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鸭争霸:绝味领跑 周黑鸭苦命追净利润下滑超3成)
2019年中报披露结束,鸭脖界TOP 2相继公布了中期成绩单,座次依旧:绝味食品以24.9亿元的营收蝉联第一;周黑鸭名列第二,半年营收16.25亿元。
差距并非只体现在营收规模上。2019年上半年,绝味食品业绩大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均超两位数。反观周黑鸭,营收增幅不足2%,净利润下滑超3成,业绩仍处阴霾之中。
“由于工厂布局,以及原材料结构性调整的原因,公司短期内利润仍会承压,但随着新业务模式的打造,以及全中国市场拓展,未来三到五年公司发展信心非常强。”2019年8月28日上午,在颇具“鸭”力的中期业绩会上,担任周黑鸭行政总裁尚不足24小时的张宇晨首次公开亮相,并回应业绩下滑的原因。
业绩冷暖不一
绝味食品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营收24.9亿元,同比增长19.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25.8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85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06.17%。
对于业绩向好的原因,绝味食品表示,报告期内,门店数量及单店营收增加致使营收增加,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来源于收入增长。
记者了解到,因采取以“直营连锁为引导、加盟连锁为主体”的销售模式,截至2019年上半年,绝味食品在全国共开设了10598家门店(不含港澳台地区),较年初增加683家,而周黑鸭最新披露的总门店数仅为1255家。绝味食品超万家的门店数量也让市场对其跑马圈地的速度充满惊叹。
与绝味食品相比,周黑鸭的业绩显得有些落寞。报告期内,周黑鸭实现营收16.25亿元,同比微增1.8%,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2.24亿元,同比下降32.4%。
事实上,早在2018年,周黑鸭高速发展的势头就已“戛然而止”。去年,周黑鸭的营收与净利均出现自2016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下滑。
“周黑鸭目前的业绩情况,主要与其门店扩张模式相关,反映出周黑鸭直营模式赋予的高品牌价值正在面临扩张的难题。”灼识咨询执行董事朱悦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据朱悦介绍,在直营模式下,店面的管理和盈亏均由公司统一负责,能较好保持统一品牌形象,无需与加盟商进行利润分成,可获取高溢价和高毛利。但直营模式下,公司的扩张速度会远不如加盟模式,其经营更加重资产化,投入与产出时间差较长,不利于快速扩张占领市场。
竞争或更激烈
尽管目前周黑鸭业绩遭遇“滑铁卢”,但巨头们的厮杀还在继续,现在下定论谁能稳坐老大之位还言之尚早。
“目前公司战略重点仍在国内,因为在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公司只有1300家店,接下来在中国发展机会仍很大,而且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在中期业绩会上,张宇晨称,周黑鸭短期内还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同时做好国际市场准备工作,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如何更好地开拓国内市场,周黑鸭显然已有了自己的答案。据张宇晨在会上透露,周黑鸭目前已经进入到帮特许加盟商去计算生意模型的阶段,已和商户达成深度合作意向,按计划,今年年底会有动作。
“周黑鸭选择特许经营模式,是希望借助其他经营者的资金、运营场地、人力等资源快速扩张门店,同时对特许经营门店的运营和品牌呈现保持一定的控制力,维护其统一的高端品牌形象。”朱悦表示,“这并非绝味食品采取的加盟模式。”
“就目前的情况看,特许经营是周黑鸭的最佳选择。”特许经营专家李维华对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周黑鸭并未对外披露进军这一经营模式的具体细节,但其效果值得期待。
与周黑鸭的策略不同,目前在中国独占鳌头的绝味食品显已为自己描绘了更大的增长蓝图。8月27日晚间,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4亿日元在日本东京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绝味食品日本株式会社。对于这一举动,绝味食品方面表示,主要基于公司战略发展布局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拓展公司海外业务,增强竞争力。
除了谋求出海,绝味食品还有着更大的野心。2019年4月初,绝味食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保证主营业务发展的前提下,公司将整合国内优秀的餐饮和食品连锁企业,分享食品餐饮消费升级红利,为公司未来利润成长储蓄强大的动能,借此加快建立美食生态圈。
“从覆盖人群、门店数量以及品类多样性来看,绝味食品已在休闲卤制食品行业脱颖而出。就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绝味食品正在下一盘更具野心的棋,绝不局限于只做一家卖卤味的公司。”东兴证券消费组负责人兼首席分析师刘畅告诉记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