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风正一帆悬 科创板“星路”启程)
7月22日,历史定格科创板扬帆起航的身影,也将这一瞬间永恒镌刻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画卷之中。一场触及资本市场灵魂深处的改革乐章,正由科创板开锣的序曲拉开帷幕。
寓意冉冉升起的明星,科创板“SSE STAR MARKET”的英文名,寄托着众人对全新市场带来激情和活力的殷殷期盼,也承载着时代对资本市场“再改革、再开放”的热切呼唤。
“眼前一亮!”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如是评价科创板,“全新的板块、全新的制度、全新的理念,科创板做到了现有框架下最大程度的创新。而搭建起这一无现成模板可搬的完整体系,却只花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实在令人惊叹!”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科创板富于包容性的舞台,离不开规则设计者锐意革新的“运行法则”,更离不开市场参与主体各守其位、各尽其责的合力呵护,既是规则的更迭,博弈的重构,更是理念的重塑。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资本市场就是血压计,资本市场从来不是独木成林,而是依托、服务于整体经济的,因此其制度建设和实践也应当是系统化、全局化的。”天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王立华表示,扎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肌理,依托于资本市场的全局联动,得益于金融体制改革的配套支持,科创板才能真正完成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短板”的历史使命。
科创板星夜兼程,从无到有!书写“科创板速度”的幕后,凝结着规则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的心血,凝聚着锐意进取的勇气和不破不立的锐气。以制度为锚,以创新作桨,科创板肩负改革使命乘风破浪。
从0到1的科创孵化器
“这是我们从‘新’出发的起点!”站在崭新的资本赛道上,一家科创板拟上市公司董事长在他的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感慨。
7月22日,25家整装待发的科创“新兵”,带着“688”开头的 “统一番号”,正式开启了它们的科创板之旅。尽管细分领域各不相同,但新产业、新经济是它们的共同标签。
科创板的概貌,最早在证监会年初发布的《实施意见》中描画: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应者如云。以科创板“首发阵容”为例,其中既有各领风骚的行业龙头,亦不乏崭露头角的技术新秀:国内“最牛”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澜起科技、国产半导体装备的明星企业中微公司、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中国通号、深耕视觉人工智能的虹软科技、让金属3D打印走进千万工厂的铂力特……众多新兴产业代表济济一堂,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科创“生力军”。
“科创板企业未必就是最优秀的企业,但一定是具有广阔前景,能够依靠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的成长型公司。”资深投行人士对上证报表示,科技创新往往具有更新快、培育慢、风险高的特点,因而尤其需要风险投资与资本市场的鼎力支持。
从3月22日科创板首批9家公司拿到“准考证”,到如今科创板受理企业已达149家。科创板审核系统“上线”以来,便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与同期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合计申报企业数量基本相当的科创板“报考”家数,更显示了企业对于科创板的满腔热情。
科创板魅力何在?科创投集团副总经理朱民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表示:“与注册制相伴而生的科创板,提出了很多区别于主板的制度优化,大大提升了企业上市的效率和速度,为广大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盈利周期较长的‘硬科技’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本化路径。此外,科创板还体现了强烈的国家意志和战略决心,给优秀企业以明确的市场预期和信心。”
“做科创企业的孵化器。”一位科创板上市企业董事长向上证报道出了他对科创板的期许,“从1到100的征程固然伟大,但很多潜在的‘伟大公司’都‘死’在了从0到1的鸿沟里。我们很幸运,科创板用意想不到的高效服务完成了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我们也必将用更稳定的业绩和成长来全力回报投资者。”
迈向成熟市场的探路
“科创板一经推出,就在发行和监管等诸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且这种变化来得如此迅疾、深刻,不能不归功于国家在顶层设计上敢于改革、允许试错的胆量,同时也向市场传达出:急用先行的原则下仍需理性参与、宽容对待,并在发现问题中不断解决问题的信号。”王立华表示。
从试点注册制,到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科创板自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革新”之义。如今这一“新意”又在实践中,通过法律和规则的不断夯实,充分浸润于科创板的审核理念、保荐方式、发行定价、减持制度、并购重组等各个环节。
为科创企业“量身打造”的科创板,在上市条件的设计上,打破了束缚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企业及红筹企业的条条框框。5套面向多元企业的上市标准,用包容、开放的姿态,拥抱处于不同成长阶段、拥有不同股权架构的科创公司。从“没有利润莫进来”到“凡是科创请进来”,科创板为所有符合标准的科创企业,均提供了一个对号入座式的融资大舞台,由此补齐了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短板”。
此外,科创板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注册制审核,也彻底与过去遵循实质性审查的核准制作别。问询式审核在问出“真公司”的同时,让保荐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开动脑力”,发掘“好公司”。相伴而生的全电子化审核系统、全过程可查询的审核流程,则以全公开透明的形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审核结果的可预期性。
在试点注册制的进程中,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无疑是科创板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需对发行人的信息披露严格把关,充分发挥“看门人”的作用。科创板还首次引入保荐跟投机制,将保荐机构利益同公众投资者利益进行绑定,形成良性的风险共担机制。
宽进严出。与既有板块相比,科创板的退市制度更加严格,不仅明确了信息披露重大违法和公共安全重大违法退市情形,还在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强制退市规则中增加了多项具体指标。标准更严、程序更严、执行更严的退市制度,将成为常悬于滥竽充数者、违法乱纪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王立华指出:目前,科创板的上市制度设计已经基本接轨美股、港股等海外成熟资本市场。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不是孤立的一招,而是着眼于资本市场全局落下的重要一子,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撬动存量市场的全面改革。可以预见,科创板的改革春风,必将拂及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更广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坚守市场化“底色”
每一步改革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项创新全都经由多方论证,这是否意味着科创板一经推出就应该是至善至美的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作为新生事物,科创板凝聚的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其间,制度改革的复杂性、投资预期的合理性和市场建设的长期性,都应是我们在衡量、评价科创板前必须“预习”的功课。市场各方保持进取心和平常心,就是对科创板最大的呵护。
若从本质上探究,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质是将选择权交给市场。从问询式审核到发行定价,市场化一直是科创板运行的“底色”。
在市场化定价规则下,首批25家挂牌公司市盈率较主板IPO更为机动,相互间的落差也较大:25家公司的发行市盈率最低为18.18倍,最高为170.75倍;总募资金额为370.17亿元,比原先预期募集资金总和多了59.28亿元。
资金超募、市盈率较高,是科创板市场化定价规则的一体两面。须知,市盈率概念更适用于业务成熟且业绩稳定的企业。对于处在成长期或尚未盈利的科创企业而言,市盈率指标并不能有效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
“让市场的归市场。”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科创板最大的特征就是市场化定价,既然是市场化定价,就不会限制发行规模和价格。目前科创板公司的市盈率表现正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改革的结果。”在他看来,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化询价、定价及配售机制,有利于最终形成“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的定价新格局。
随着鸣锣开市,科创板未来或许会面临更多的挑战。“50万元+24个月”的投资门槛能否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同时保持市场热度?科创板如何吸引并服务更多优质科创企业?退市制度及投资者保护机制如何推行?这些问题,无不考验着市场参与各方的智慧和定力。
何以破题?在锦天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沈国权看来,需在市场化与法治化间找到平衡。“市场是无形的手,可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但若缺乏法制规范,必将失之无序。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过分强调法治化,也可能影响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尤其对于创新市场而言,决不能让一些好企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除了加强证券发行监管的部门法外,还要完善基础法律体系及其他相关配套法的建设。”
令人欣喜的是,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成为最高法历史上首次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安排专门制定的系统性、综合性司法文件,为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改革永在进行时。科创板将在实践中摸爬滚打、不断精进。鸣锣开市之后,科创板未来或许还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但只要坚守市场化、法治化,必能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