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IPO现场检查发威!6家企业、16家中介机构被证监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44家企业列入新一轮检查之列)
IPO日常审核及现场检查发威!
除了6家IPO排队企业收到警示函外,证监会还将对存在执业质量问题的8家保荐机构、4家会计师事务所、4家律师事务根据情节轻重启动相关监管措施程序。
同时,证监会明确已于近日安排启动44家IPO在审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旨在进一步缩短审核周期,提高审核效率,后续将根据受理情况及审核进展继续安排抽查抽签及现场检查工作。
这将极大的缓解IPO堰塞湖。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5日,最新排队企业数突破500家,达501家。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315家,这意味着一年来拟IPO企业数量增幅达55.87%。
6家企业+16家中介被采取监管措施
近期,证监会对申请首发企业日常审核及现场检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存在少计相关成本费用、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充分、内控基础工作存在缺陷、未如实披露关联方资金往来等问题。相关中介机构未发现或未充分关注上述问题,核查工作不审慎,尽职调查工作存在瑕疵,重要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
为完善市场约束机制,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根据目前已核实的信息,证监会对存在有关问题的6家申请首发企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7月8日,证监会对鲁华泓锦、句容宁武、嘉曼服饰、斯达半导体、之江生物、明冠新材料等拟上市企业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给出的理由不尽相同:
鲁华泓锦是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未对有关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部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部分修理费确认不及时、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不恰当、收入确认会计政策及应收票据的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等问题。
宁武新材主要问题涉及环保违规,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未如实披露排污许可证到期后仍持续生产经营的环保违规事项和通过关联方“转贷”行为,收入确认政策、第三方回款及专利技术和商标取得情况的信息披露与事实不符。
嘉曼服饰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刷单与自买货行为、固定资产相关内控不健全、使用个人账户支付款项或费用、未能充分抵消内部交易未实现利润、存货及其减值计提存在瑕疵等问题。
斯达半导体存在少计财务费用、政府补助收益确认不准确、未充分披露2015年对个别客户放宽信用政策以扩大销售对当期经营业绩的影响等问题。
之江生物存在个人账户支付工资等费用、未披露控股股东等关联方与发行人发生资金往来、2016年存在少计费用多计收入、设备管理不善、关联交易及内部组织结构披露与事实不符等问题。
明冠新材存在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完整、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句容宁武已于今年1月被终止审查,之江生物也在此前撤回申请。即便终止了IPO进程,仍被证监会发现了问题,监管之严可见一斑。
除了上述6家企业外,证监会还对存在执业质量问题的8家保荐机构、4家会计师事务所、4家律师事务根据情节轻重启动相关监管措施程序。对其他企业将根据问题核实情况采取相关措施。目前,尚不知道出现问题的中介机构具体为哪家,相信随着后续行政监管函的下发,出现问题的机构会依次公开。
开启新一轮IPO现场检查,44家企业入选
证监会表示,将坚持新股发行常态化,进一步提高市场透明度,明确市场预期;同时,按照问题导向和抽查抽签方式,已于近日安排启动44家在审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为进一步缩短审核周期,提高审核效率,后续将根据受理情况及审核进展继续安排抽查抽签及现场检查工作。
记者了解到,公司已经收到现场检查通知,这批企业基本上是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企业,或者被抽签方式抽中的IPO排队企业。
最近的一次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抽签是在今年4月30日,当时参与抽签企业共100家,被抽到企业有5家,包括了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冠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美在线(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灿星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规定,证监会将对上述44家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检查。
现场检查有助消除IPO堰塞湖
通过现场检查与日常监管联动,进一步促进首发申请企业规范运作,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督促中介机构提高执业水平,营造市场良好生态,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也将有利于新一轮IPO堰塞湖的消退。
截至7月5日,最新排队企业数突破500家,达501家。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315家,这意味着一年来拟IPO企业数量增幅达55.87%。
IPO排队企业再次超过500家,出乎市场预料,这虽然不是IPO排队的峰值,但仍然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历史上IPO通道的企业数最高曾超过800家。在IPO发行常态化的背景下,不少人士表示“IPO堰塞湖”再来。
要降低IPO水位,让好公司尽快上市,一是要继续坚持从严审核,对粉饰业绩、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企业敢于说“不”;二是要在事前事中阶段尽早介入,通过现场检查等方式排查出不符合条件的排队企业,震慑抱有侥幸心理的闯关者。
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博表示,虽然今年IPO过会率升高,但审核从严的标准未变,一是审核重点维度多元化,问询范围更广,将IPO候选企业的规范运行情况、公司治理情况和信息披露情况作为审核重点,问询机制落实更到位;二是从源头上把关上市公司的质量,根据上市公司质量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审核进度,宁缺毋滥;三是以信息披露作为审核核心,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经验有望在A股审核中常态化推广。
从2019年被否企业问题及审核结果情况来看,发审委关注重点仍集中在财务真实性及合理性、毛利率相关问题、关联交易和业务独立性质疑、持续盈利能力、供应商和客户相关问题、合法合规问题、内部控制规范性问题、员工问题及股权相关问题等。
“证监会对IPO的发行审核监管并非放松。”上述投行人士指出,那些不符合首发标准,却抱着闯一闯、试一试的态度来碰运气的企业,最好尽早撤回材料,一旦被发审委否决或是在现场检查中查出问题,将影响以后的融资之路。
投行人士表示,现场检查和从严审核,可以筛选出真正的好公司,也会让企图蒙混过关的企业完全暴露,相信随着监管力度的持续增强,“IPO堰塞湖”会逐步消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