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科创板 - 科创板要闻 - 正文

知名私募挖掘科创板机会:积极筹备争取参与,网下打新是焦点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沈宁 许孝如 2019-03-04 08:01:1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少数派投资创始人周良表示,注册制提高了资本市场发行的效率,科创企业发行上市的推进速度会加快,会增加科创企业筹码的供应量,考验二级市场投资者对科创企业的定价能力。在他眼中,科创板的正式推出对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投行业都是一个好消息。

(原标题:知名私募挖掘科创板机会:积极筹备争取参与,网下打新是焦点)

3月2日凌晨,科创板相关规则正式落地。对于科创板进展,私募行业始终非常关注,而正式规则的公布更是引起热议,多家公司向券商中国记者表态将会争取积极参与。 私募关注点各异

“科创板实施细则的光速落地,彰显了中国改革决心,其试点的注册制等创新制度,或将加速走向推广,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制度。”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指出。

在她看来,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未来更需要长期资金作为“压舱石”,相关制度安排可期。预计三四季度将有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但集中大量申报的概率不大,因此对A股其他板块的资金分流影响有限,但是必然会冲击壳资源和垃圾股,大幅促进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

谈到科创板规则落地,不少私募最大感受是推出速度快和规则市场化程度高。

少数派投资创始人周良表示,注册制提高了资本市场发行的效率,科创企业发行上市的推进速度会加快,会增加科创企业筹码的供应量,考验二级市场投资者对科创企业的定价能力。少数派投资作为参与网下配售较多的私募基金,对科创板市场化的发行定价较为关注,市场化定价对参与网下询价的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科创板推出的创新力度很大、效率很高。”一村投资总经理潘江对记者说,在今天的内部会议上,公司围绕科创板话题做了很多讨论。潘江认为,与征求意见稿对比,科创板正式规则的市场化程度又更进一步,比如对核心技术人员减持时间有所缩短;具有差异化表决权安排的企业上市也有了具体标准,这是很大变革。交易规则安排上,科创板向国际规则靠拢,涨跌停也明显放开,未来可能会呈现新的交易特征,与国际市场接近。

石锋资产董事长郭锋着重指出,科创板的很多规则有创新,比如新股交易机制,首日或者增发上市的股票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希望能解决主板IPO企业新上市散户连续涨停板哄抢筹码导致价格严重偏离价值的现象,由市场化交易去决定价格。另外定价机制也取消直接定价方式,全面采用市场化的询价定价方式。很多规则都体现市场化的导向,由市场决定,同时对投资者适当性进行要求。

展博投资总裁冯婷婷也认为,科创板的推出速度超出市场预期。各项新的规则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力度和对创新型企业的包容支持,将加快鼓励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

创投行业迎利好

“活跃的科创板市场也会为一级市场带来更多的并购机会。我们前些年布局的高端装备、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行业,尤其是重度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会迎来春天。”北京联创永宣投资管理集团CEO、管理合伙人高洪庆说。

在他眼中,科创板的正式推出对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投行业都是一个好消息。

“科创板设立并选择注册制,上市流程会大大缩短,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多了一条重要的快速退出通道,原来只能选择到海外上市的科技企业,可以更方便地在国内市场IPO。科创板企业的价格能够很快传导到一级市场,从而指导一级市场的估值和定价。注册制的推出会让上市企业的数量有一个快速的增长。科创板的推出,让短期无法盈利的企业可以缩短上市时间,完善退出机制,从而使真正的风险投资回归本质,使VC、PE与科技创新型企业形成正向循环,让投资人更好地完成投资的闭环,更好地助推资本回归市场,加快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高洪庆表示。

基石资本合伙人李小红认为,科创板对中国本土人民币基金意义重大。“科创板允许未盈利甚至亏损企业上市,这意味着未来本土人民币基金可以大胆投资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对于中国科技企业发展和经济转型会起到积极作用。此前由于A股主要以持续盈利为考量指标,本土人民币基金大都投PE阶段的企业,投这类企业才有稳定退出渠道,而同期美元基金却可投资未盈利的科技企业,这类企业可在海外上市,对美元基金极为有利。现在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为本土人民币基金打开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退出渠道。”

高洪庆还特别提到了科创板的退市制度:“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一个核心内容,科创板在原有退市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了改革与创新,集中体现了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退市从严’的理念,科创板退市制度已与美股相近,要求严格、流程精简,‘宽进严出’,这也是强化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的制度保障。在注册制下,上市后再融资和减持,将越来越市场化,但需要根据国情循序渐进。”

科创板对市场影响几何?

科创板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市场又将如何表现?

周良表示,科创板的市场热度非常高,可能出现网下询价机构报价过高的情况。参与网下询价的机构和发行人一定要谨慎定价。发行人和保荐人要严格避免出现提前泄露定价区间或者询价对象串通报价的现象。考虑到科创板的市场热度非常高,科创板二级市场初期的定价可能会比较高。

“去年最早公布科创板消息时,大家都担心会对股市带来冲击,但现在伴随中美贸易 摩擦的缓解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大家的预期变得积极很多,而科创板设立对实体经济推动作用意义重大,更多创新型公司会得到资本助推力,尤其是重点扶持的几大行业。”潘江预计,短期内A股科创板相关概念股可能会被追捧,推动相关板块估值上升。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后可能也会存在类似的情况,初期估值拉升的概率很高,但因为其市场化交易制度,过段时间就会回归理性,会有一定震荡。

隆源投资总经理杨巍表示,科创板+注册制是推动经济转型、支持创新驱动、化解金融风险的一步关键落子,也是今年乃至未来三年资本市场核心目标和关键抓手。在规则上,有战略格局、有重点方向、还有在市场化机制上的突破,是一步关键好棋,如果顺利有序的推行,利好资本市场、利好实体经济、利好财富管理。

杨巍认为,前期可能对主板和创业板股票定价产生向上拉动作用,波动性也会逐渐显著增加。

基岩资本投资部总经理范波则直言,从以往的历史来看每一个新的板块的推出,监管层都会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在某种程度上政策层面或者资金场面都会做出支持,市场会更为活跃,也将充满机会。

私享基金总经理陈建德则表示,由于科创板的上市,参与的更多是机构投资者,定价更理性,其估值中枢也会更合理。那么,将可能对现有的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一些公司的估值造成一定的冲击,有可能会拉低一些没有太多业绩支撑、估值过高公司的估值水平。

“科创板实行注册制,将使得目前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公司的壳资源的稀缺性大幅下降,会带来一些垃圾票、壳公司价格的下跌。”陈建德说。

积极筹备争取参与,网下打新是焦点

对于科创板,不少私募已经摩拳擦掌,打算积极参与,而网下打新是初期私募们关注的焦点。

“科创板打新的收益率会怎么样,大家都非常关注。有些客户最近甚至主动找到我们,希望我们能推出相关的产品,个人客户通过机构产品来参与网下打新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计划设计一些主动管理产品,科创板打新可以用来增强收益。”潘江表示。

不过,他也指出,科创板新股前5天不设涨跌停板,以往新股动辄十几天的狂热行情的周期在科创板里会大幅压缩,“如果一只新股上市首日就涨两三倍,当天可能就会有人抛售,历史上看,A股新股在连续涨停后多数都是从高点回落,以后这样的波动可能在几天甚至一天就完成。当然这其实降低了整个市场的风险,是好事。”

按照科创板相关规则,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向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等专业机构投资者以询价的方式确定股票发行价格。私募基金将是科创板公司网下打新的重要参与者。“少数派投资会密切关注和研究科创板的发行企业,积极参与科创板的网下询价和网下配售。”周良透露。

石锋资产董事长郭锋称,科创板给私募管理人投资增加了更多的选择,因为科创板对企业的某些财务指标有更多的包容性,有可能让投资者在企业成长的初期就有机会进行投资,享受企业未来的长期成长。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是鱼龙混杂,这就需要投资者深入的研究判断。石锋资产有计划参与网下配售和二级。

大部分私募表示将积极参与科创板。“我们一直密切关注科创板的推进进度,积极与各家券商沟通科创板的交易方式、通道和流程,确保在符合产品合同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参与科创板的投资。不排除今年发行投资科创板产品的计划。”冯婷婷说。

在冯婷婷看来,科创板对于私募基金以及机构投资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有挑战,科创板通过制度化的安排让市场来定价和决定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一方面将为二级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创新型上市公司标的,另一方面,也是对市场投资机构的研究能力的考验。

韬映资本董事总经理郭晨凯表示,韬映资本主要聚焦二级市场投资,投资领域主要是大消费、新零售、大健康及高科技板块,科创板的推出必然也会涉及到我们关注的这几类行业,会纳入到韬映资本的投研团队研究范围之内,未来可能成为我们潜在的投资标的。

不过,一些私募对参与科创板会更加谨慎。“初期科创板很可能关注度会过高,我们做基本面投资,肯定会研究科创板上市公司,但投资决策是基于个股基本面,与板块无关。初期无论是新股网下配售或其二级市场交易,应该都不会参与”。华东某大型私募相关负责人称。另一北京大型私募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公司目前针对科创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初期只会先看看。

杨巍认为,科创板一定会带动一二级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因为投资标的科技含量高、估值不确定性高,投资逻辑可能显著不同以往传统产业,投资人需要更多的专业能力(包括对新兴战略行业的理解和资本市场的定价逻辑)。“我们目前的考虑是积极参与,审慎控制风险,积累相关投资经验和锻炼投资团队,目前没有发行相关主题产品的计划。”他说。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