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盘点公募2018:跨越二十“弱冠”年 创新转型再出发)
2018年已经收官,回首这一年,正逢基金行业诞生20周年。古人云:二十弱冠。20岁,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意味着成人,成熟,有所成就。
虽然2018年A股市场震荡下行,资管新规问世冲击,但我们欣喜的看到,公募行业的创新并未停步,转型正在进行。
值此岁末,我们特盘点下这一年里公募基金行业在新环境背景下的重大创新和重要事件,希望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厚积薄发、轻装上阵、再创辉煌!
NO.1
养老目标基金问世
养老目标基金的问世,是2018年公募行业最具创新性的事件。
2018年8月6日,华夏、广发、南方、中欧、博时、嘉实、易方达、鹏华、中银、银华、工银瑞信、富国、万家、泰达宏利14家基金公司申报的养老目标基金获批,拉开公募服务个人养老新序幕。2个多月后,第二批12只养老目标基金也顺利拿到“准生证”。
截至发稿时,已有10只养老目标基金正式成立,规模合计34.56亿元,认购户数56.78万户。首募规模排名前两位的养老目标基金分别是富国鑫旺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FOF)近9亿元;广发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FOF)5.2亿元。目前,兴全安泰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FOF)正在发行中,建信优享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FOF)定于2019年第一个工作日开启申购。
NO.2
基金清盘数创新高
今年的基金清盘数量创下新高。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接近400只,为去年全年的3.7倍,灵活配置混合基金成为清盘基金重灾区,全年共164只灵活配置混合基金清盘,占比超四成。
分析人士指出,造成年内基金清盘潮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根据资管新规要求,不得出现接受某一投资者申购申请后,导致其份额超过基金总份额50%以上的情形,所以部分委外定制基金在机构资金撤离后,规模大幅缩水;其二,今年市场震荡,大量基金业绩不佳规模缩水,跌至清盘线以下;其三,根据资管新规要求,保本和短期理财等基金在到期之后需进行清盘,而分级基金也需在规定过渡期内完成转型或清盘。统计显示,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还有1000多只,将成为接下来清盘基金的“主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业绩还不错的基金受制于资产规模不达标,也难逃清盘命运,比如中邮尊享一年定开,虽然收获了逾16%的年内收益,日前也发布触发清盘公告。
NO.3
ETF大爆发
市场震荡下跌,估值持续走低,助推ETF基金持续壮大。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下旬,全市场ETF净值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较去年底的3645亿元增长超过六成。从基金份额上看,去年底,ETF总份额为2330.82亿份,而今年的最新份额已经达到4628.39亿份,几乎翻倍。其中,非货币类ETF贡献了逾六成的份额增长。
其中,华夏基金旗下权益类ETF规模超过1000亿元,是境内首家权益类ETF管理规模超千亿元的基金公司,其中华夏上证50ETF的规模已经超500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ETF基金份额与净值规模的双爆发,一方面与当前市场估值较低具备较强配置价值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被动指数型投资方式越来越受机构重视。基金公司也认为,在机构化时代加速到来的大背景下,ETF的爆发才刚刚开始。
NO.4
短债火VS货基寒
在沉寂差不多10年之后,短债基金2018年迎来投资春天。数据显示,短债基金规模从一季度末的190.19亿元,暴增至三季度末的545.64亿元。截至12月19日的统计显示,年内新成立的短债基金多达15只。另据证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有7只短债基金已经拿到“准生证”,还有9只短债基金仍在排队候批。申报和发行热潮之外,部分基金公司甚至选择将旗下的存量基金转型为短债基金。5只纯债基金和2只混基年内提交的转型短债基金申请,均已获证监会核准。
与此同时,“宝宝们”2018年一下子从市场“宠儿”沦为“弃儿”。2018年以来,货基发行数量为零。数据显示,67只传统的摊余成本法货币基金的审批处于停滞状态,发行刹车的原因主要是受到资管新规和流动性新规的双重夹击。严监管之下,基金公司纷纷试水具备浮动净值属性的市值法货币基金。截至12月7日,已有31家基金公司申报该类产品,但目前审批进度均处于“第一次反馈意见”。
NO.5
“独角兽”&“巨无霸”
提及2018年的基金市场,6只“独角兽”和1个“巨无霸”是绕不开的话题。
专注投资战略配售企业的CDR基金,从5月29日正式上报到6月11日开始发行仅用了9个工作日。最终,华夏、汇添富、嘉实、南方、易方达、招商旗下6只战略配售基金于7月6日集体成立,首募规模合计为1049.18亿元。其中,招商三年封闭运作战略配售基金规模最大,为248.82亿元。
如果说6只“独角兽”的强势登场离不开监管力量的鼎力护航,那么“巨无霸”兴全合宜的亮相则更多源自基金公司多年累积的口碑。今年1月16日,兴全基金旗下产品兴全合宜灵活配置基金开始募集,当天即闪电结募,最终募集金额高达326.98亿元,单日募集逾300亿的成绩令众多同行艳羡不已,也让其在权益基金IPO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NO.6
高管离职VS大佬归来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312位高管和基金经理离职,超2017年全年离职人数。其中,包括20位董事长、22位总经理、54位副总经理、23位督察长以及193位基金经理。其中,高管离职的原因主要包括: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任期届满、职位变动和股东安排、创业或奔私等。出走东证资管、成立睿远基金的陈光明便是创业的典型代表。而基金经理离职的原因主要分四种情况:一是“公奔公”;二是“公奔私”;三是业绩不好被迫下课;四是原公司治理出了问题。4月底从汇丰晋信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就加入了8月1日成立的中庚基金出任首席投资官一职。
与此同时,“大佬”归来,也是2018年公募行业的一大焦点。范勇宏和陈光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前者曾主导了华夏基金的辉煌时代,今年6月履新鹏扬基金董事长一职,标志着这位有着基金界“教父”之称的重磅人物正式回归公募行业。而后者管理的东证资管凭借东方红系列产品一举成为公募界的黑马,如今其携睿远基金正式在公募行业重新出发,值得期待。
NO.7
个人系公募基金密集获批
数据显示,年内已有12家基金公司获批,其中有8家公司属于个人系。11月21日,博远基金管理公司获准设立,成为继汇安、凯石、鹏扬、博道、东方阿尔法、睿远之后又一家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并持股的基金公司。新成立的个人系公募风格特色鲜明,部分还拥有明星基金经理。比如,睿远基金的陈光明,博远基金的钟鸣远,中庚基金的丘栋荣等。
截至目前,行业已成立16家个人系公募,分别是泓德基金、汇安基金、鹏扬基金、东方阿尔法基金、恒越基金、合煦智远基金、博道基金、凯石基金、同泰基金、明亚基金、惠升基金、中庚基金、蜂巢基金、淳厚基金、睿远基金、博远基金。该数量已经超过私募系和保险系公募的总和。
不过,个人系公募规模普遍处于中等偏小水平。比如,其中规模最大的鹏扬基金,三季度总规模为249.2亿元,且大部分资产规模来自固收类产品。
NO.8
职业年金在公募落地
今年是职业年金在公募基金落地元年。10月31日,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名单出炉,包括南方、易方达、华夏、博时、海富通、工银瑞信、招商、富国、银华9家基金公司在内的19家专业机构获得管理资格。随后,首个省级地方职业年金计划花落新疆。12月10日,新疆职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名单揭晓,华夏、富国、博时、海富通、易方达、工银瑞信、南方等多家公募基金被选为国家级、省级职业年金投资管理人。
在我国养老保障三支柱体系中,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同属第二支柱范畴。截至目前,具备职业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的机构已有21家,其中包括11家公募基金。根据机构测算,目前职业年金覆盖大约3000万事业单位人员和700多万机关公务员,每年缴费规模在1500亿元-2000亿元之间。若计入未来投资运营收益,预计5年后职业年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规模,发展潜力巨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