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8月23日公司披露的2018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4.6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滑52.41%,几近折半。
两次遭灾受券商冷落
作为曾经农业股的良好表率,獐子岛以前无论是股东会,还是公开的路演、调研,一直都是挤满各路机构,而主要业务品种虾夷扇贝两度飞出“黑天鹅”以来,公司也彻底“门前冷落”。《证券日报》记者留意到,自今年2月份信达证券的一篇报告后,仅有申万宏源的一篇关于辽宁池塘养殖海参受灾的研报中提到了獐子岛,认为海参减产叠加消费旺季,预期秋捕海参价格将上涨,獐子岛等未减产企业成为受益者。
“已经不在股票池了,肯定没法出报告。接连打脸也受不了。”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是由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引起,扇贝接连出事,还是会对公司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也有水产养殖行业人士呼吁要重视该行业的风险,认为影响水产养殖的风险胁迫因素较多,除了要更为精细化的管理运营,上市公司也要增加透明度,在对预计风险的披露频次和范围程度都要加强,让投资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的更充分。
推进应对措施落地
“快速恢复业绩”是獐子岛在扇贝二次受灾后确立的一项主要工作,公司提出了11项具体的应对措施,控制海洋牧场风险,弥补底播虾夷扇贝减少带来的收入和利润缺口。
“从最初日本开始养殖,虾夷扇贝规模化底播增殖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并没有特别成熟的经验可照搬,公司通过自身实践和国内外产学研单位共同研究,不断摸索海洋牧场相关技术,但仍需不断完善和提升建设标准和管理水平。”獐子岛一位高管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与政府、科研院所、专业院校等加强合作,加大联合攻关技术研究。此外,落实海洋牧场‘关闭风险敞口,重新布局海洋牧场’的应对举措,从海洋牧场风险有效管控、提升产出质量的角度,实现海洋牧场转型升级和布局重构。”
记者从公司了解到,春季抽测的结果显示,公司的虾夷扇贝未发现异常情况。海参、海螺、海胆、鲍鱼等品种经营态势都不错。主营业务收入基本保持了稳定的态势。
研发费用增加
獐子岛灾后曾提出,2018年的预算目标是全年实现赢利。中期业绩顺利达标,也算是初步实现了一个小目标。獐子岛在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内外合作保持稳定、运营质量实现提升、开源节流有序推动、“瘦身”计划积极推进,半年度经营取得了“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经过多年战略调整,獐子岛坚持推进由食材企业向食品企业的转型升级初显成效,休闲食品与良品铺子、来伊份、百草味等企业的合作逐步扩展,“加工+贸易”收入及毛利在近三年经营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报告期内,公司水产养殖业、水产加工业、水产贸易业占营业收入比重的比例分别为17.86%、39.44%和40.79%。
记者留意到,报告期内,公司虽然压缩了各项费用,但研发投入却较去年同期有70.37% 的增加。“公司在食品的开发上尝到了甜头,研发的增长大概率也是用在食品的开发上。”前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水产加工业收入的显著增长,也是公司经营得以快速企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品种优化上,鲍鱼品类上半年实现7174.86万元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729.26%,已占到营收的5%左右,海螺、海胆等土著品种都实现了持续增长,说明公司在应对单一品种风险等方面的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此外,由于加快销售回款的清收,控制采购付款节奏,獐子岛现金流得到改善,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36亿元,同比增长246.34%。獐子岛前述高管告诉记者,“公司与外部合作客户保持稳定,休闲食品的签约额度稳定提升,合作银行机构也都给予了公司稳定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