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月33家公司登陆港交所 内地企业申购遇冷)
赴港上市企业遭遇
超低申购率
7月的港交所热闹非凡,月内成功上市的企业数量已高达33家。企业扎堆敲钟的空前胜景下,一面是动辄百分之百的超高中签率,一面是走出破发潮阴影后令人渐感欣慰的打新收益率,7月内地赴港上市的新股呈现出了这两个与前期不同又略带矛盾的特征。
赴港上市企业遭遇
超低申购率
齐鲁高速的超低申购率并非孤例,第七大道、51信用卡、指尖悦动、易居企业控股、齐屹科技、弘阳地产、九江银行的香港发售有效申购倍数均不足1倍,后3家不足0.5倍,这其中既有游戏、线上平台等信息技术新产业企业,也有地产服务、金融、公路等传统行业企业。
在7月内地赴港上市的17家企业中,未能足额申购的企业有8家,占比接近一半。申购一手中签率100%的企业有13家,占比76%。即使有效申购倍数最高的从事同位素医疗应用研发的中国同辐也仅有35倍的超额申购倍数,与两个月前上市的同样与医疗相关的明星企业平安好医生(654倍)相差甚远。
与此同时,7月香港本地的14家上市企业的发售有效申购倍数分布在3倍至288倍之间,虽然达不到历史平均水平,但这一数字与内地赴港上市的企业相比已显得正常许多。其中,精英汇集团和梁志天设计集团的申购倍数均超过了100倍,为这个相对冷淡的月份增添了一点热度。
纵向来看,7月港股市场的整体认购热情比前三个月明显下降。在今年3月至6月于香港上市的企业中过半数的有效申购倍数超过了100,申购倍数小于1的上市企业仅有江西银行一家。在市场对新股热情整体下降的同时,内地赴港上市企业所受到的冲击更大。
上市公司募资规模的差异是导致七月香港投资者对本地企业的认购热情大于内地企业的原因之一。内地赴港企业的首发募资金额多在10亿港元之上,而香港本地上市企业中半数募资规模在一亿港元之下。低募资规模降低了募资的难度。
不过,仅以募资规模来解释内地和香港企业的认购倍数差异也是不全面的,毕竟内地赴港上市企业中募资金额不足一亿港元的紫元元、百应租赁和远航港口的认购倍数同样不高。
低认购率背后反映出了香港投资者对赴港上市潮中的内地企业信心不足,信息不对称和对内地市场的熟悉度偏低使其更偏好香港本地的上市企业。在上半年内地赴港上市的独角兽接连破发后,大量资金采取了审慎观望的态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