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六大利好共振 央视:金子被擦亮(附股)

来源:证券时报 2018-06-22 15:04: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破净破发”股越来越多 谁才是真正的“错杀股”?

随着沪深两市的反复震荡,二级市场中跌破每股净资产、跌破首发价格、跌破增发价格的股票日渐增多。这是否意味着市场已经出现见底信号?

对于公私募基金而言,这些“破净破发”股能否成为下一阶段的投资宝藏?

两市“破净破发”股增多

本月以来,随着A股反复震荡,两市“破净破发”股的数量迅速增多。

资讯数据统计,将6月21日的收盘价和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的每股净资产进行对比,目前已有244家公司的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占A股总数量的比重为6.92%。

从“破净”幅度来看,梅泰诺(300038)最为惨烈,9.45元的收盘价相比公司今年一季度23.83元的每股净资产,“破净”比例高达60.35%。

从板块上来看,公用事业、房地产、银行、汽车等均是“破净”重灾区。

以银行板块为例,兴业银行(601166)、华夏银行(600015)、浦发银行(600000)、民生银行(600016)的“破净”幅度均超过20%。另外,房地产板块中的信达地产(600657)、光明地产(600708)、金融街、世茂股份(600823)等16家公司,“破净”幅度也超过15%。

相比“破净”的公司,A股市场中“破发”的阵容更为庞大。

以6月21日的复权收盘价统计,两市有338家公司的股价低于其上市首发价格。从跌破首发价格公司的“破发”幅度看,有243只个股收盘价跌破首发价比例超过10%、122只个股“破发”比例超过30%、42家公司的股价相比首发价格已经“腰斩”。

从历史数据来看,每次“破净破发”股数量不断增加,都预示着市场可能已到达了一个阶段性的底部。

国元证券近日发布研报称,目前市场与历史上几次底部有很多相似处:上证综指市盈率已经接近2016 年2 月的低位,而中小创估值已经突破2016年低点,估值泡沫出清相当充分。同时,当前全市场跌破净资产的股票,与前几轮市场底部“破净”个股的数量接近。

“破净股数量与股市何时走出底部并没有绝对联系,但如果与A股上市公司数量相比超过5%,就说明行情可能已经到了底部。”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震荡市基金寻宝“错杀股”

在泥沙俱下的市场行情中,难免会有一些个股遭遇错杀,而一旦市场趋势扭转,部分质地优良的标的反弹幅度或更为可观。那么,对于公私募基金而言,这些“破净破发”股中是否有其值得挖掘的宝藏呢?

根据私募排排网近期的一项调查,有53.73%的被调查私募看好破发股的投资机会,他们表示,近期沪深两市下跌,破发个股正回归估值洼地,值得投资者关注。

恒生沪港深新兴产业精选混合的基金经理张勇:

部分破净股属于受整体市场下跌而被错杀,其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估值也回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但最终股价表现依然需要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来带动。

目前市场的风险偏好较低,资金向行业龙头集中的趋势仍在继续,在此情况下,对于个股基本面的研究需要比以往更加深入。

财富派投研部基金研究经理王健伟:

新股破发数量可以作为市场见底的标志之一,但是仅从“破发”跌幅来判断一只个股是否具备投资价值还有失偏颇,投资从来都不是一个维度能包打天下的事情。

投资者需要考量新股“破发”的原因是什么,是公司本身经营业绩的问题还是上市定价过高,亦或是在低迷行情中被错杀。如果是后者,可以考虑在市场回暖后介入。

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

虽然从交易层面看,“破发”个股所有筹码都处于亏损状态,反弹到一定程度抛压较大。

但不同阶段上市公司破发的情形不同,这些“破发”股中不乏基本面尚可的标的,特别是近两年审核趋严后上市的次新股。不过,在未来的投资中仍需精挑细选,寻找代表新经济的龙头标的。

汇丰晋信科技先锋基金、新动力基金基金经理陈平:

“目前主要指数的估值都来到近两年多以来的新低位置,未来需要重点考量的是股价是否已经充分反应了悲观预期。如果不看市场整体情况,只从个股去看的话,部分错杀的优质公司已经处在风险收益比较高的位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金 融 街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