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公司新闻 - 正文

券商投行日子不好过:七成公司无米下锅 亟待CDR落地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刘新余 2018-05-28 09:42:1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年以来,接连传出年终奖迟迟未发、降薪、裁员等消息,券商投行的日子不太好过。

“未来两三年,中小券商的突破只能在个别领域或者行业里面产生暂时性阶段性的突破。长期来看,当大型券商发现了机会和趋势以后,深耕细作,会继续抢占市场,领先市场。”面对IPO过会率低导致的中小型券商投行“无活可干”的现象,某中型券商负责人并不乐观。

与中小券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排名前十位的券商占据今年以来承销及保荐收入的七成以上。伴随CDR落地等利好,龙头券商优势将更加凸显。

近七成投行“无米下锅”

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今年以来证监会发审委已累计公告审核101家企业。其中,过会企业52家,被否企业39家,另有2家暂缓表决、8家取消审核,过会率仅为51.49%。

相比之下,2016年同期,发审委共审核93家,86家通过,过会率高达92.47%;2017年同期,在2016年下半年IPO提速扩容的背景下,发审委一举审核212家,178家通过,过会率为83.96%。

可以明显看出,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的过会率大幅下降。自去年10月新发审委履职后,IPO审核从严已成趋势,不仅大幅提高了否决率,而且通过现场检查等监管手段,“喝退”了超过百家的排队企业,甚至有即将上会企业“临阵脱逃”。比如,原定于5月22日上会的泰坦股份申请撤回了申报材料。

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今年以来撤回IPO申请的在审企业多达144家,而2017年全年不过146家企业撤回申请。

而IPO批文发放的数量直接关系到券商投行的承销保荐业务执行量。伴随着IPO申请的低过会率和高撤回率,2018年券商投行业务发展遇冷,众多中小券商一时“无米下锅”。

据统计,今年以来,31家券商瓜分了24.26亿元的IPO保荐费用,而目前具有保荐资格的券商共93家,这意味着有62家券商投行在今年内“颗粒无收”,占比达66.67%。

即使是申万宏源这种老牌券商,没有资源和政策倾斜,投行业务也很难有竞争优势。截至5月17日,该公司投行子公司今年承揽的IPO项目为0,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去年同期IPO承揽项目多达7个,市场占有率达3.43%。

某中型证券公司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我们公司投行业务确实受到了影响,尤其是今年一季度,不仅我们一家,几乎所有券商都受到了影响。到第二季度,情况渐渐有所好转。”

头部券商优势明显

相比中小券商,大型券商似乎并未受到太严重的影响。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承销及保荐收入超过1亿元的券商有8家,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联合、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名列前五位,承销及保荐收入分别达到3亿元、2.3亿元、1.8亿元、1.7亿元和1.5亿元。排名前十位的券商占据了所有券商承销及保荐收入的71%,头部券商优势明显。

项目储备决定投行发展空间,大型券商资源禀赋较好。从2017年数据来看,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和招商证券股权融资项目储备分别位居行业前三,在会项目储备分别为47、36和27家,未来具备较强的增长潜力。整体来看,大型券商的项目储备家数要多于中小券商。

“从现在渐严的监管趋势和竞争比较来看,所有的券商都面临资源逐步向前十大、甚至前五大券商集中的效应,这主要基于竞争的复杂性和专业度。大型券商具有更加灵活精准的时间把握、集团效应和价格优势,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抢占市场。”某中型证券公司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某证券公司投行人士也认为,政策和资源都在向大券商倾斜,无论是新经济上市、港交所改革,还是CDR回归,预计都会通过中金、中信这些大型券商进行。

CDR利好龙头券商

近日有消息称,百度已选定华泰证券担任CDR(中国存托凭证)发行保荐机构,网易则选定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担任CDR发行保荐机构。而阿里巴巴和京东最快6月底回归A股发行CDR。

当前,内地资本市场关于CDR的配套制度建设正在加快。

5月21日晚间,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存托凭证登记结算业务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确定了CDR的登记结算业务框架,并为“沪伦通”预留制度空间。征求意见截止日为6月1日。

而此前,证监会先后发布《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与修订《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部分条款的征求意见稿,反馈截止日分别为6月3日和6月10日。

有券商人士指出,CDR是上市政策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成为优质中概股回归A股的捷径。而CDR的发行将给券商投行带来爆发式业务增量,包括承销、交易、托管等方面的收入增长,尤其是龙头券商将因此获益。

“资管新规落地后,红筹 CDR的回归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源头活水,拓宽券商的承销、托管及做市业务收入来源。”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张芳指出,“CDR相关业务对券商的资本规模、客户资源和境外托管能力有较高要求,唯有龙头券商能从中受益。”

对国际化提出高要求

近期,港交所“同股不同权”新政落地,吸引小米、中国铁塔、滴滴出行等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个月来,有十余家内地企业宣布赴港上市。内地企业成为近期港股IPO的主力。

从近期宣布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来看,中金公司、中银国际、招银国际、中信里昂等投行纷纷现身,成为保荐人,且多数与外资投行共同担任项目联席保荐人。

无论是中概股以CDR方式回归A股,还是内地企业赴港上市,都对项目承接的券商提出了国际化要求。目前,深耕国际业务的基本为龙头券商。所以,未来此类融资项目将成为各大券商分食的盛宴。

某中型券商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强者恒强”的局面愈演愈烈,“独角兽”等融资项目基本将成为龙头券商的囊中物,中小券商则难以插足。

在海外业务方面,券商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根据上市券商2017年年报数据统计,去年中信证券的海外业务收入为56.2亿元,是该收入最少券商的50余倍。2017年,海外收入超过10亿元的只有6家,除中信证券外,还有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广发证券。

随着近期允许外资控股合资券商,以及多家内地券商获批试点跨境业务,证券行业积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开放步伐加快。

内地券商在谈及未来海外业务布局时,基本做的都是战略性答复。如广发证券表示,国际化一直是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未来会以广发香港为跳板,进一步覆盖亚洲、欧洲和北美,最终实现国际化的全球版图。

中金公司作为首家合资券商,更是在积累内地资本市场发展经验的同时,不断拓展搭建全球性的领先机构和企业客户网络。

外资投行加紧布局

随着6月1日A股将正式纳入MSCI指数,以及《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外资投行近期加紧布局中国。

目前,已有3家外资机构(瑞士银行、野村证券、摩根大通)向证监会递交了控股券商的申请,法兴银行也计划成立持股51%的合资券商。这对于本已竞争白热化的证券行业造成一定压力。

近日,首家申请变更合资券商股权的瑞士银行宣布,合并投资银行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团队,并任命毕学文和李镇国担任新设立的大中华区业务的联席主管,分别常驻北京及香港。

分析人士指出,率先进入的外资投行基本上是排名靠前的国际大投行,这些机构在经营、风控、技术等方面都具有领先优势,内地排名靠前的大券商受到的冲击较小,毕竟“底子厚根基深”,但大量中小券商的冲击会比较大。

从近期内地企业赴港IPO的13个项目来看,外资投行的参与度很高。其中,高盛参与了4个项目,摩根士丹利参与了3个项目,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花旗环球等外资投行分别参与了1个项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