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社会氛围 建设创新雄安
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落地,增强创新能力,强化创新供给;以更宽的视野集成世界创新要素,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形成新的增长点,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将雄安建设成为活力之城。
2018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河北雄安规划纲要,从科技创新、创新平台、人才政策等方面,对雄安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要求。那么,如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建设创新雄安呢?本文作一讨论。
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须体现创新思维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雄安规划就显示了创新思维。在党中央提出设立雄安新区后,采用了“先规划后建设”的推进策略,一年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规划纲要,改变了以往“边建设边规划”“先建设后规划”“领导一动规划重弄”等行为惯性。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将创新理念和方法贯穿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和全过程。
城市设防,要能支撑“千年大计”。尽管雄安近邻历史上没有发生过高强度地震,但三百公里外的邢台1966年发生过7.2级大地震,这也是新中国记录到的第一次强震;虽然白洋淀现有面积仅366平方公里,历史上却曾达1000平方公里以上,高水位时的现在不少建筑物地表均有水。因此,从建筑物抗震设计到地下空间开发,应系统谋划,不仅要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建设“海绵城市”也应以地面不被淹为前提;还应研究开凿排水运河的必要性,洪水时快速排水,平时作景观或漕运之用,还能收到“流水不腐”之效。
城市风格,要集东方特色和现代科技于一体。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一方面,要尽可能展示东方的传统建筑风格。我国北方的“厚墙矮屋”(如故宫墙厚约一米),既能“冬暖夏凉”又能抗震。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运用科技进步的现代成就,尽可能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模块化建筑、智能化调控体系等现代技术和设备,使雄安新区建成后能成为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标杆,而不应是全自动化、高耗能设施的展示。
交通体系,应集居民出行便利和综合服务设施之大成。统筹谋划功能分区及其各功能区间的交通联系,合理布局交通体系、大型超市等服务场所、社区及道路等因素,在建设之前尽可能进行“仿真”模拟,以免出现单个行业最优的而整体不协调、子系统是最优化的而整个系统却是次优的。要以轨道交通为主干、电动汽车为辅助,将主干交通与公共场所、社区联系起来;在地铁等轨道交通出口换乘处,建设大型超市等服务场所(东京银座就是如此,既能便利交通,又能开发利用多层地下空间,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空间布局,要营造有利于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的创新氛围。从世界发展史看,世界经济中心无不伴有创新中心;而创新中心也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创新中心,不仅要有符合创新人员研发获得和生活的硬件环境,还须有茶楼、咖啡厅等有利于科研人员、企业家交流、讨论乃至争论的“软”环境,让人们在讨论中产生知识的“外溢”、思想的“火花”;使理念创新有遐想空间、技术研发以问题导向、创新成果能得到便利的产业化。无论是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还是中国台湾的新竹,创新中心均有特定的氛围烘托。
创新雄安的发展目标与重点
将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不仅需要创新人才和机构的分布,吸引和集聚创新要素,还要制度安排、营造创新氛围,更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布局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内外一流创新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并以创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 命正在兴起,颠覆性技术、黑科技等成为发展方向,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发展日益融合的趋势已经明朗。因此,一个创新中心,既要有基础性研究,也要有技术汇聚融合式的集成创新,有工程技术先行的工艺创新,有科学、技术、工程与产业间的非线性的链式创新,还要营造创新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的条件。应加快新兴领域的超前部署,高质量地提供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科技竞争力,并为我国迈向科技强国起示范引领作用。
承接北京疏解的教育资源、科研资源等创新资源。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能力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虚拟技术,特别是航空航天、机器人等国际前沿产业,应尽可能吸引到雄安落户;高校、医院、研究机构等也需要扎堆分布,还应优先承接北京相关产业、企业和管理部门落户雄安。调动北京疏解的企业、大学、研究院所等科研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深度合作和集成创新。
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将国家的先进制造项目、高新技术项目放在雄安;科技机构设立研究所或分支机构时,应优先选择雄安作为基地;科技主管部门、规划部门在谋划全国性重大科技项目时,应将雄安作为重点。在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设雄安新区专项;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雄安资源的共享融合发展;应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研发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科技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示范引领作用;应成立高端智库、建立咨询机制,为党政决策、创新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应发现、提出和承担国家战略性的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带动地方和行业的创新基地发展和全社会科技创新,逐步成为引领世界科技创新的高地。
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在中央明确设立雄安新区后,央企纷纷表示参与,高等院校、金融机构也在寻求参与雄安建设的机会。按照严控入区产业的原则,阿里巴巴、腾讯、百度、360、京东金融、奇虎、深圳光启等,已经在新区设立48家企业。百度将与雄安新区在智能出行、对话式AI应用、云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打造AI-City智能城市;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将为雄安新区的智能化带来新气象。此外,还应加强与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发展“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芯片、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机器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交通、电子等现代产业,在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的同时,也使雄安的发展显示创新内涵。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机制,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建设新兴产业的孵化器、加速器和科技促进机构。
建设大学科技城。整合现有大学与科研院所力量,增强机构间的联系和交流。可按“一条街”布局;中心安排信息区,建高水平的图书馆、书店、会议中心、展示体验馆等建筑,以方便学生、老师、研究人员查阅资料、购买图书和学术交流;其外布局大学和研究机构,并按扇形向外延伸,集中安排机械、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类型的大学与科研机构,以利于教学与研究人员的角色互换;毗邻机构之间不设围墙,以利于讲座、会议、课程等资源共享。对事关未来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技术,迅速奠定其在全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
设立创业圈。可以比照深圳华强北的布局安排和创业条件,布局高效利用资源的创新创业大楼、车库、咖啡屋、创新辅导站及创新服务大厅等建筑,既方便大学生、研究人员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又能形成技术“外溢”环境和条件。可设中介机构,包括人力资源机构、技术转让机构、会计、税务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猎头公司等,促进各类资源流动并发挥作用。合理布局创新圈与生活圈,设计住宅区、行政区、商业区和生活设施、市场。生活圈外安排产业圈或产业化基地。按照功能定位,依次分布人才密集型产业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先进制造产业区等;在各圈之间以绿化带分隔,并与主导风向平行,以防止扩散条件不利加剧污染程度,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创新与生活质量。
完善雄安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
在公共政策、管理制度、社会构建等方面创造条件,形成有利于创新驱动雄安发展的氛围,构建有利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现代服务业、文化与科技融合、科技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激励机制,让雄安新区以创新之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形成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促进创新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根据雄安新区推动科技创新、高科技产业发展以及河北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等对科技创新的需求,通过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积极引进或新设立技术研发机构,或鼓励现有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对创新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形成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体系,推动应用技术开发及成果的市场化、资本化。建立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机构,既服务于雄安本身发展,也支撑河北的经济转型升级。
拓展融资渠道。利用中央财政投入渠道,以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公益性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支持雄安新区的创新发展。规范、完善政府投资体制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吸收社会资金投入雄安新区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引入大型产业基金,形成国家、地方、企业联合共建机制。鼓励和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新区的公共设施、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和一体化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探索稳定支持与项目支持相结合、中央支持与地方支持相结合、财政资金投入与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的多种支持方式和渠道。建立多元资金保障机制,推动发行城镇投资建设债券、市政建设公债和股市融资,充实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研发资金。积极推进PPP模式和政府基金+金融资本+民间资本模式,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收入担保、土地优惠等措施,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直接或间接支持创新发展。
实施人才激励政策。雄安的创新发展,关键在人才。要制定政策、营造环境让雄安充满创新气息、焕发创新生机。在科研项目管理、经费使用、成果转化及股权期权激励等方面大胆创新,科研人才不能按行政办法进行管理,不能“一刀切”,更不能把人才“管死”。另一方面,智库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坚守智库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做到不唯利、不唯上、只唯实;具有科学严谨、客观务实的思想作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讲奉献、讲担当、讲使命、讲荣誉;涵养以“为天地立命,为生命立命”的人文情怀,秉持“唯实求真,守正出新”的工作态度,弘扬“淡泊名利,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保证能提出公正、客观的研究咨询意见和建议,支撑相关决策。
营造创新氛围。建立物质和精神并重的激励机制,以业绩为导向,打破人才自由、合理、科学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保持适度的薪酬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社会氛围。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培育创新文化,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形成有利创新、鼓励尝试、崇尚竞争、信奉合作、追求成功、宽容失败、容忍跳槽的文化。尊重创新,也要反对走极端,要将法律法规、生活习俗和基本常识作为约束条件;建立内部争辩机制,研究讨论问题不设禁区,鼓励不同观点争鸣,对不同立场和观点持包容和尊重态度,在不同观点充分“碰撞”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形成咨询成果,为创新驱动注入不竭动力,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雄安新区的创新发展,应与北京“融合发展”“错位发展”。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落地,增强创新能力,强化创新供给;以更宽的视野集成世界创新要素,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形成新的增长点,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将雄安建设成为活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