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环球股市 - 正文

乐信集团进军汽车金融 乐买车只是员工福利吗

来源:投资者报 2018-05-28 07:44:5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乐信集团进军汽车金融 “乐买车”只是员工福利?)

近日,有消息称,上市企业乐信集团(NASDAQ:LX)推出汽车消费金融服务产品——乐买车,愈演愈烈的汽车消费金融圈再添新成员,一石激起千层浪

正式登陆美股市场后,乐信集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与之相对应的是,寻找更多的盈利增长点也成为乐信集团必须面对的难题。针对网 传进军汽车金融的消息,5月23日,乐信集团方面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款产品目前远没有到上线程度,现阶段也只有内部员工可以使用。乐买车是一款员工福利类产品,以后是否会对外界开放和具体的开放时间目前都不可知。

按照乐信集团表述,乐信集团的宣传海报或应该明确标识“乐信集团员工内部福利——乐买车”,或者在申请人条件条例上加以限定“年满21~45岁且持有信用卡的在乐信集团就职的中国公民”并大写加粗标红,以表明是内部员工福利产品。

《投资者报》记者还了解到,乐信这款“乐买车”产品离上线还需假以时日。因为这款产品目前连页面都尚且没有建立,更不要提风控、资金端、资产端的布局。

目前可知的信息是,乐买车是一款基于汽车消费场景的个人信用贷款的产品。上文提到的那张海报是目前可知的全部内容,其他的确切消息乐信方面也无法给予。

但在另一方面,二级市场投资者对乐信进军汽车消费金融领域的消息很是买账。

5月17日,乐信曝出进军汽车消费金融。隔日,乐信美股闻讯大涨9.23%。据腾讯证券报道,乐信集团相关责任人证实,乐买车项目确已正式上线,但还未大面积推广。

对此,苏宁金融高级研究员赵一洋认为,乐信或与趣店大白汽车在汽车消费金融的运营逻辑一样,将自身在消金借款用户端的数据积累,转化为汽车消费金融的贷前用户把控优势,便能形成竞争优势,突破重围。

有媒 体曾分析称,乐信集团旗下“分期乐”商城与“乐买车”的用户特征相似,定位于优质高成长年轻的消费人群。有报告指出,当前消费信贷客户以18~29岁低收入、高学历年轻群体为主,超过70%的客户月收入在2000~5000元,多为收入较为稳定的企业员工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乐信定位于这部分年轻人或许是看重其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赵一洋认为,90后的消费人群买车的刚需不是很明显,消费欲望较强主要是满足其心理需求,因此一成首付和租赁式消费比较灵活的金融产品易契合这类人群的消费需求。

另外,根据业内人士分析,乐信若能上线乐买车业务,或与旗下分期乐、橘子理财等互联网 金融产品形成协同效应。“分期乐”可以解决“乐买车”的用户导流问题,“橘子理财”则可以解决“乐买车”的资金问题。

今年1月份,同为在美国上市的金融科技企业趣店集团宣布推出大白汽车,投身汽车消费金融领域。趣店作为乐信的老对手,紧急上线汽车消费金融业务或许是对趣店的回应。

但与乐信不同的是,趣店虽在今年1月份宣布高调进军汽车消费金融领域,但公司在去年就已经完成了在三四五线城市135家线下门店的布局。反观乐信,则确实让人为其捏一把汗。

线下门店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汽车消费金融业务的成败。微贷网目前门店数量约为500家左右,线下员工数量一万多人。门店日常工作主要负责客户受理、抵质押管理、抵押登记、查验车辆、GPS安装。微贷网CEO姚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线下门店的成本管理、一线从业人员的道德管理都是从事汽车消费金融所要面临的难题。

即使面临诸多难题,但汽车消费金融领域的入局者们的热情仍不减。

自2004年8月《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至今,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已经走过了近十四个年头。2017年10月,中国报告网发布相关统计,我国新车汽车金融渗透率约为35%,较全球70%的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二手车汽车金融渗透率约为8%~10%,较美国53%~55%的渗透率仍有较大差距。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到2025年,中国汽车金融业将有5250亿元的市场容量。

网贷之家研究院张叶霞对《投资者报》记者说,近年,国内消费者消费意识的改变、汽车消费金融业务模式的相对成熟和汽车资产较房产易于变现等原因,汽车消费金融领域的入局者越来越多,行业一片红海。这就意味着,由于市场足够大,乐信现在入局也为时不晚。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