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19日-20日,“大湾区经济与发展论坛”在深圳举办,以新时代、新经济、新金融为主题,围绕大湾区与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动能、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跨境金融和区域合作等议题进行探讨。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很快会出台实施。 相关分析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利好交通、地产等行业。
数据表明,截至4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内共有515家A股上市公司,其2017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共计约4981亿元,同比增26.09%,其中,有199家上市公司全年净利润增速超过26.09%的平均值,占比为38.64%。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即将驶入快车道
中证网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呼之欲出,大湾区建设即将驶入快车道。5月19日-20日,“大湾区经济与发展论坛”在深圳举办,以新时代、新经济、新金融为主题,围绕大湾区与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动能、金融创新与金融科技、跨境金融和区域合作等议题进行探讨。
论坛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中国金融论坛、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开幕致辞中说,人才对于湾区的发展具十分重要。从世界三大湾区发展经验来看,湾区的发展总是聚集名校,大学给湾区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方面的支持,因此,大学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灵魂,是湾区发展的智力核心所在。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培养国际视野、中西并蓄,具有情怀和学养,并且了解民族、了解历史、了解传统的复合型人才。徐扬生介绍说,目前大批学者、经济学家、科学家在港中大(深圳)组建金融、物流、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的国际化创新平台,并且已成建立了三个以诺贝尔奖得主命名的研究院。这些将对国际人才的培养和大湾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他还表示,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成立港中大(深圳),2017年初,深圳市政府又委托港中大(深圳)创办了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粤港澳在教育科研方面互相配合、错位发展对大湾区发展至关重要。习
深圳市副市长高自民认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离不开从制度、人才、技术、产业、环境等各个方面统筹谋划,也需要政界、商界、学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和推动。企业和大学非常关键。没有企业的动力就没有市场经济的主体推动,没有一流的研究型的大学,也成就不了一个伟大的城市和伟大的湾区。深圳在2017年全社会的研发投入超过了900亿元,占深圳GDP的4.13%,投入水平在发达的创新型城市或者是创新型国家里边都是名列前茅。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将在深入推进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院长、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熊伟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正处在发展的新时代。同样,世界也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的新时期。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调整和变化,要求各个国家发展以创新为内核的新经济,以及与其匹配的新金融。湾区发展历程表明,湾区作为科技变革的引领者,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探讨湾区发展,尤其是新经济与新金融的发展,十分有意义。
专家称:大湾区“独角兽”上市有望提速
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很快会出台实施。对此,厚生智库研究员赵亚赟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十分重视,估计基本规划和相关政策很快出台实施。预计内地和一些国际企业、资金会大量涌入。特别是金融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会加速,大湾区一些“独角兽”公司上市也会提速。有了好的政策,投资者和创业者心里有底,估计年内会有大量创新项目落地。
赵亚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绝不能简单视为大城市的组合,珠三角有大量的创新企业分布在各个县、镇、乡等行政区,大湾区是要推动整个珠三角的发展,并辐射周围地区。珠三角很多乡镇县市的制造业已经完成了技术升级换代,发展前景非常不错。资本的嗅觉非常灵敏,可以预见这些企业会得到国内外资本的支持,近几年内涌现出“独角兽”企业。
在赵亚赟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不缺钱也不缺项目,我国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市场,深圳是世界重要的创新产业基地,最重要的是如何以创新的金融业态支撑创新产品,并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成熟的模式。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创新是支持大湾区建设的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建设中,一些传统的手段,如设立银行、创新贷款,特别是开发贷款会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这其中还会涉及到一些资金的参与。另外,在大湾区的建设中,基金等股权投资市场和产业基金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成为支持大湾区建设尤其是大湾区内企业孵化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包括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港交所和A股上市。
付立春认为,考虑到粤港澳特殊性,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开放的前沿,国际化程度相对比较高,因此,在近几年金融开放的大背景下,这方面会有一些试点和突破。另外,在国际金融机构引入和在区域内金融力量走出去也会有一些探索,国际资本对大湾区的建设可能也会发挥更多的作用。
赵亚赟表示,金融支持方面,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最需要的是金融跨境服务的放开,这样我国香港吸引的国际资金才能顺利进入到深圳广州和珠三角的创新产业中;其次是以深圳为首的珠三角创新产业,以人才和技术为主导,不同于传统产业,这就需要金融创新,以金融创新产品来匹配制造业创新项目,从而到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的。第三,大湾区是个创新区,金融监管既要审慎又要灵活,资格管理要变审批制为核准制,以便与国际市场接轨,发挥窗口作用。
“金融行业的生命力在于流动性,没有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就缺乏流动性,就会活力不足,难以形成气候,所以一定要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来支持大湾区的金融和产业的对接。” 赵亚赟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将构筑“A字型”城市格局
在上周举行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就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相关措施会何时出台做出回应。她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很快会出台实施。其他相关的政策措施,也大多处于制定过程中,未来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写入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肇庆、江门、惠州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
华泰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分析师李超表示,从经济总量、金融发展、科技水平、创新动力等多方面因素考量,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A字型”的湾区龙头城市格局。香港仍然是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预计深圳凭借着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的双优势,发展会逐渐超过广州。深圳的创新优势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这与深圳的包容性强、注重创新资源集聚有关。以广州—深港—珠澳三点为核心支撑形成了“A字型”的湾区龙头城市格局,促进大湾区整体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并向泛珠三角区域乃至内地辐射带动全国经济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改革开放处处长、研究员张焕波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成为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大平台,也将为亚太地区经济注入强大活力,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标杆和新动力引擎。在这里将集聚若干世界级创新中心、世界级金融中心、世界级现代制造中心、世界级物流中心、世界级贸易中心等平台。
张焕波表示,这也是中国主动把握新一轮产业改革,主动融入新型全球化进程,主动深化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直接收益地区除了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城市,还将直接给整个广东以及西江流域、北部湾地区发展带来重大利好。同时,也将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形成更好合理分工,更好协同互动。
515家上市公司将受益大湾区建设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将出台实施,相关的政策措施也将陆续推出。相关分析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利好交通、地产等行业。
数据表明,截至4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内共有515家A股上市公司,其2017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共计约4981亿元,同比增26.09%,其中,有199家上市公司全年净利润增速超过26.09%的平均值,占比为38.64%。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政策措施逐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并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将使相关上市公司受益。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资本和其他资源的自由流动,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加速资本市场的成长。
如是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张楠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望成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站,还可以紧密结合粤港澳的金融、科技力量,继续探索金融科技发展的新思路。
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师杨灵修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聚集着大量的投资机会,包括已有的国有企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以及大量新兴民营企业都可能具备投资价值,可以从交通、旅游、地产、电子高端制造、金融五条主线把握投资机会。
万和证券相关分析师表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地位和综合实力,整体看好相应的投资机会,主要有三条投资主线:一是人口汇聚将提升湾区地产价值,利好在区域内拥有丰富资源储备的房地产企业;二是区域内交通便利、对外具备较强的经济辐射功能,从而有助于第三产业占比的提升,利好交运、港口以及金融服务业等行业;三是“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利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利好区域内相关的创投公司。
上海证券分析师陈健宓表示,区域交通连接的便利性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的基础,最受益的行业将是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