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广中茂连续三年应收账款高企 13亿元商誉值“虚胖”遭问询)
4月10日,《证券日报》曾刊发了《天广中茂控股权恐易主疑被曲线借壳》报道,指出天广中茂一面不停进行外延并购,一面将公司控制权出让的现象,疑似“反向”借壳。
之后,《证券日报》记者整理发现,天广中茂早在2015年收购中茂园林和中茂生物时,就曾因大幅溢价产生了巨额的商誉,其中商誉账面价值9.2亿元的中茂生物在2017年未能完成业绩承诺,不仅如此,在公司收购中茂园林的同时也造成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同比大幅增长,导致公司应收账款高企。
应收账款高企
天广中茂2017年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为15.56亿元,比期初增长39.80%。公司解释称,主要系中茂园林应收账款余额比期初增加36.39%所致。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自2015年天广中茂收购中茂园林以来,天广中茂就一直存在应收账款高企的现象。回顾2015年,天广中茂收购了中茂园林和中茂生物两家“兄弟”公司之后,公司应收账款就达到了6.59亿元,比期初增长136.31%。2016年,天广中茂应收账款再次增长至11.27万元,比期初增长70.94%。
天广中茂表示,应收账款增长主要系中茂园林工程业务受市场等因素影响使得工程回款滞后于工程进度所致。
联合评级指出:“注意到天广中茂存货及应收账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对资金形成极大占用,回款速度慢,现金类资产少,外部融资压力大、导致公司账面资金紧张进一步加剧,会对中广天茂偿债能力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17年,连续两年天广中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都为负数,分别为-3.86亿元、-5.62亿元。且公司整体营收账款周转率偏低,2017年为2.34次,较公司2016年2.43次进一步下降。
对此,天广中茂总经理黄如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联合评级下调天广中茂信用等级实际上是在大股东面临平仓风险的情况下,市场的非理性引起的。而公司应收账款、现金流和负债率体现的是同类园林工程为主的上市企业共同存在的类似的特点。”
其认为,目前公司主要工程还在前期投入阶段,按照实际运营情况,这两年公司将逐渐达到回款条件,进一步改善现金流,看好公司经营。
13亿元商誉值“虚胖”?
天广中茂在2015年开启了一系列并购重组模式。不过有市场观点认为,天广中茂并购中茂系资产带来的巨额商誉值对比其业绩完成情况,似乎“名至虚归” 。
2015年12月份,天广中茂以24.69亿元购买中茂园林及中茂生物100%股权,同时与重组对手方邱茂期签署了业绩对赌,承诺中茂生物在2015年至2018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000万元、1.5亿元、1.8亿元和2亿元。
不过,2017年,中茂生物实现扣非净利润1.42亿元,与约定的业绩承诺1.8亿元相差3309.96万元。
天广中茂解释称,中茂生物的北方基地未能在2017年度落地投产,食用菌未能按照预期扩充,随着食用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及市场供给的增加,包括金针菇、蟹味菇、白玉菇等在内的食用菌产品销售价格下跌超过预期所致。
实际上,中茂生物在2015年就与业绩承诺相差600.15万元;2016年也与业绩承诺相差2152.4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天广中茂在收购中茂园林和中茂生物时的估值分别为12.03亿元、12.69亿元,增值率分别为90.83%、469.25%。
而上述溢价收购在当年就导致天广中茂巨额商誉。2015年报数据显示,中广天茂商誉值账面余额12.97亿元,其中中茂园林商誉值为3.73亿元,中茂生物则为9.24亿元。但中茂生物近三年的业绩未完成承诺使得市场对其“头顶”9.24亿元巨额商誉价值产生了担忧。据2017年报最新数据显示,2017 年天广中茂公司商誉账面余额为13.23亿元,未做计提减值。
事实上,天广中茂巨额商誉的合理性也在近日引发了深交所的问询。天广中茂则回复称,未来中茂生物盈利将进一步增加,同时食用菌业务经营性现金流良好,未来也能保持足够的现金流,因此2017年度未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具备合理性。
黄如良表示,“预计中茂生物在今年将会有较好的业绩增长”。其对公司后续经营策略表示认可,称公司多个菌类产品较具市场竞争力,后续几年将有较好的发展和业绩成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