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强光将穿透汇源通信的资本迷雾。
汇源通信23日午间公告,深交所公司部当天向上市公司发出了6份关注函,询问的对象分别为北京鸿晓、上海乐铮、珠海泓沛、安徽鸿旭、蕙富骐骥及上市公司现任总经理方程。关注函要求当事各方就媒 体报道的相关事项进行说明。23日晚间,在汇源通信对四川证监局监管问询函的回复中,北京鸿晓披露了大量幕后隐情。
不过,针对监管部门的多项提问,唐小宏、方程、北京鸿晓等当事方各执一词。
深交所6份关注函追问真相
4月20日,上海证券报刊发独 家报道《搅动汇源通信资本漩涡 玩家唐小宏浮现》,对汇源通信幕后的资本方及操盘人进行了剖解。据本报调查,汇源通信易主及资本运作的幕后主角是唐小宏,他与李红星、方程三人通过代持平台北京鸿晓,实际掌控了珠海泓沛及上市公司的主导权。在汇源通信易主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大量代持、利益分配、权责约定等抽屉协议未被披露,悬而未决的要约收购也疑点重重。
简单回溯,2015年11月,蕙富骐骥斥资6亿元入主汇源通信,实际出资人是A级委托人农银国际和B级委托人珠海泓沛,北京鸿晓是珠海泓沛的执行事务管理人(即GP)。上海乐铮去年通过举牌成为汇源通信的第二大股东,持股6.63%,并在今年2月与安徽鸿旭一同发起部分要约收购,拟获取上市公司控制权,但本次要约收购迄今不见下文,“盟友”互相指责。
深交所6份关注函,针对前述大量应披露未披露事项进行了问询,要求相关各方逐一核实,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此前披露的事项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关注函要求上海乐铮说明持有汇源通信6.63%股份对应的资金来源,直至相关主体的银行贷款或者公募性质的资金,是否来自珠海泓沛。另有传言称,上海乐铮想利用要约收购的消息稳住股价,以避免触及质押警戒线。为此,交易所要求说明上海乐铮历次质押、解除质押及通知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的具体情况,发起本次要约收购的真实目的等。
针对本报报道提及的疑似盟友“华宝信托57号——毛贵良”账户,深交所也有新的发现。据此前公告,上海乐铮曾预受“华宝信托57号——毛贵良”所持汇源通信股份199万股。但经深交所核查,该账户在签署《预受协议》时未持有汇源通信的股票。为此,交易所要求说明公司与该股东的具体接洽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介绍人、接洽地点等,并提供微信等联系内容(如有)。另说明,上海乐铮与毛贵良、唐小宏是否存在任何关系和往来,包括相关协议、约定、安排、默契等。
北京鸿晓惊曝大量内幕
更令人震惊的是,23日晚间,汇源通信各方在回复四川证监局的监管问询函时,曝光了一系列内幕,且各执一词。
四川证监局在问询函中称,相关方反映,泓钧资产法人唐小宏筹划组建珠海泓沛。唐小宏及上市公司总经理方程在珠海泓沛中持有份额,由他人代持。
对此,唐小宏与方程皆回复称,未在珠海鸿沛中持有份额。但北京鸿晓和珠海鸿沛则称,珠海泓沛系唐小宏牵头筹划组建,是由唐小宏、李红星、方程三人共同管理的投资汇源通信股权收购项目的专项基金,珠海泓沛组建时由北京鸿晓担任GP。根据约定,珠海泓沛按照合伙人协议分配给北京鸿晓的超额收益分成(即LP投资收益的20%)归唐小宏、李红星、方程所有。
此外,唐小宏表示,与方程及其他相关各方均无关联,互无资金往来,不存在亲属关系或任职交叉。方程也否认与唐小宏及其下属公司存在资金往来及亲属和任职关系。但北京鸿晓列示了其及珠海泓沛与唐小宏、方程的资金往来情况。
令人吃惊的是,北京鸿晓还披露了汇源通信卖壳过程中另涉及2.6亿元壳费、控股权回购条款、与明君集团的纠纷等种种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并首度完整披露了在唐小宏安排下,由珠海鸿沛向上海乐铮曲线增资的走账路线图。北京鸿晓指称,相关账户后的公司均为唐小宏控制。
不过,上海乐铮否认资金来自珠海鸿沛,还在4月11日聘请北京康达(成都)律师事务所对上述问题发表法律顾问意见。但截至目前,因珠海鸿沛及上海乐铮尚未提供全部尽职调查清单中的所有材料,暂无法出具法律意见书,因此申请延期回复。
另据披露,珠海鸿沛通过相关方与上海乐铮签订增资协议后,又由李红星代表唐小宏、蒯乐代表许春铮(蒯乐、许春铮系上海乐铮股东)签署了双方的《补充合作协议》,由唐小宏、李红星配合上海乐铮进行收购,取得控制权。
究竟谁在控制汇源通信
监管部门的持续追问,终将还原事实的真相。
那么,究竟是谁在控制汇源通信?根据公开资料及此前回复,蕙富骐骥的GP汇垠澳丰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但按照北京鸿晓的说法,蕙富骐骥B级委托人珠海泓沛的执行事务管理人北京鸿晓,才是幕后操盘者。再往上追溯,则是唐小宏、李红星、方程三人所主导。
针对上述情况,四川证监局要求蕙富骐骥就投资汇源通信权益变动事务聘请的财务顾问开展核查,说明上述事项是否影响公司关于实际控制人的认定。对此,蕙富骐骥、汇垠澳丰于4月16日向公司回复称:蕙富骐骥请财务顾问出具核查意见需要一段时间,故请求延期回复。
围绕汇源通信资本纷争的真相,还有待监管部门进一步查实还原。
【相关新闻】
近日,汇源通信要约收购闹剧愈演愈烈,92份神秘预售协议成为各方焦点、行动借口,也是监管层重点关注对象。另外,到底谁在“失联”?双方竞相贡献“实锤”,为这场闹剧加足了料。而略显神秘的张兢,到底是实力派还是“忽悠派”,也再一次彰显了资本市场神秘的一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