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股 - 新股资讯 - 正文

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 IPO审核从严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2018-04-16 09:03:1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最近有些大股东质押濒临爆仓,导致控制权被迫转让,我手上就碰到了四五个案例。李明分析,在前两年的控制权转让热潮中,不少热衷“买壳”的私募和牛散在并购重组过程中遭遇“卡壳”尴尬,热情大减。

(原标题: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 IPO审核从严)

“最近有些大股东质押濒临爆仓,导致控制权被迫转让,我手上就碰到了四五个案例。”深圳某私募公司负责人李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在金融去杠杆和IPO审核从严背景下,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悄然升温。数据显示,仅3月以来就有17家公司宣布谋划或完成了控制权转让。

股权质押爆仓急寻接盘方

掌握数个壳资源,并成功操刀多起借壳上市案例的李明,最近感到控制权转让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

“好几家公司找到我,因为股权质押濒临爆仓,大股东玩不转了,想找人接盘。”他说。

2017年7月以来,已有超过40家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质押股票触及平仓线的情况。

某私募资产管理部研究总监介绍,大股东股权质押后的资金主要有几个用途。包括,拿去搞投资,例如房地产开发;大股东将看中的项目收购后进行培育,待正常盈利后注入上市公司。

“不少大股东质押比例接近100%,随着金融去杠杆和此前中小票股价下跌,大股东在爆发平仓危机时陷入‘无券可补’的境地,不得不寻找第三方化解危机,导致控制权变更。这是控制权转让案例增多的重要原因。”上述研究总监分析。

近期出现资金链危机的某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董事长马不停蹄前往各地与潜在的战略投资者会面。引资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但眼下还是先拿到“救命钱”更重要。

“最近我们接触的这四五家公司大股东都比较着急,由于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他们平价甚至折价转让控制权都能接受。一般的壳交易价格是按照市值加一点溢价,溢价相当于壳费。譬如大股东持有30亿元市值的股票,增加10%-20%算作壳费。”李明直言,这种股票像烫手山芋,不是随便想接就接的,接盘资金出手会比较慎重。

借壳需求有所增加

“此外,IPO审核从严,IPO被否企业三年内不得借壳上市等规定的出台,使控制权转让的需求更加强烈。”长城证券收购兼并部总经理尹中余说,很多拟IPO公司特别是传统企业,开始重新考虑借壳路径。

在需求方面,由于IPO对新经济给予更大鼓励,在发行节奏较为平稳的情况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传统产业公司的排队时间,被否概率也可能增加。

“市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存量资金博弈,我们不是‘独角兽’企业,走不了IPO快速通道,所以在考虑通过借壳、并购等其他方式登陆资本市场。”一家拟IPO企业高管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今年以来,排队IPO的公司撤单数量明显增加,折射出一些传统公司知难而退的心理。 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今年以来共有64家拟上市企业终止IPO审查,数量已达去年全年的53.8%。

业内人士分析,相比借壳来说,IPO排队时间更长,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相对来说,借壳方式灵活一些。

不过,李明认为,“借壳上市存在一定风险:不仅要支付数以亿计的壳费,谈判过程中资产价格、支付方式等关键点存在不可控因素。如果最终借壳失败,前期投入都打了水漂。”

“壳”概念或重塑

进入2018年,资本市场支持新经济发展、退市新规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壳”市场发生变化。

并购研究机构“并购汪”指出,虽然壳价长期来看处于下跌趋势,但借壳交易不会消失。一方面,通过借壳上市获得的股份估值,可能会高于CDR;另一方面,借壳交易可以在产业资本实现上市的同时,完成产业并购。事实上,这才是借壳交易相对于IPO的真正优势所在。在借壳的同时完成产业并购,一箭双雕,效率更高。

“并购汪”认为,未来“壳”的概念可能要被重塑,“壳”不再仅仅意味着一个上市公司的“牌照”,而是拥有良好产业基础、运行管理得当的产业资本运作平台。

李明分析,在前两年的控制权转让热潮中,不少热衷“买壳”的私募和牛散在并购重组过程中遭遇“卡壳”尴尬,热情大减。甚至有壳玩家前两年溢价收购壳以后,多次重组失败,只能亏本清壳。而产业资本在新一轮控制权转让热潮中优势凸显。“以前买壳方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做买壳配资,壳玩家可以利用很少的资本金通过杠杆完成资本运作,现在委托贷款收紧后,买壳方手上要有十几个亿的资本金。”李明说,所以一般有资金实力,而且手上有不错资产的产业资本,成为了当下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的买方主力。

声明:本文为新三板在线转载文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 IPO审核终止审查股权质押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