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发审委共审核71家企业,32家企业成功过会,过会率为45.07%。
2018年一季度的IPO市场并不平静,数据显示,一季度发审委共审核71家企业,32家企业成功过会,过会率为45.07%。
面对如此低的过会率,不少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报记者感叹,“人生艰难,是时候寻找一份新工作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发审委共审核115家企业,103家企业过会,过会率达89.57%,几乎比2018年一季度过会率高一倍。
这让许多从事IPO“事业”的中介机构和人员觉得很受伤,那些期待的收益,转眼成空。
不妨看看,一季度IPO市场业内人士处境如何艰难?哪些中介机构比较“幸福”?
保荐券商的喜与悲
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共有35家保荐机构为IPO上会企业提供保荐服务。IPO项目最多、最受企业欢迎的保荐机构前三名分别是: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
▲2018年一季度担任上会企业保荐商数量前三名 IPO日报自制表
其中,招商证券和中信证券均担任7家上会企业的保荐机构,并列第一,广发证券担任5家上会企业的保荐机构,三者合计担任19家企业的保荐机构,占比26.76%。
除此之外,海通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中国国际金融、中信建投证券保荐的IPO企业数量均超过2家,另有17家企业一季度保荐上会企业仅有1家。
然而,2018年一季度最忙碌的券商似乎并不是最“成功”的券商。
数据显示,招商证券担任7家上会企业的保荐机构,其中1家过会,通过率为14.29%;中信证券担任7家上会企业的保荐机构,4家过会,通过率为57.14%;广发证券担任5家上会企业的保荐机构,4家过会,通过率为80%。
选取至少“服务”3家企业的券商,2018年一季度4家券商最“成功”:广发证券、安信证券、中信建投、中国国际金融,其中,广发证券以80%的通过率排名第一,安信证券、中信建投、中国国际金融均担任3家上会企业的保荐机构,且有2家企业过会,通过率为66.67%,并列第二。
▲IPO日报自制表
虽然最忙碌的招商证券成功率不高,但最“倒霉”的保荐机构“另有其人”。
▲IPO日报自制表 注:上述仅选取至少承揽3家企业的券商
数据显示,海通证券担任4家上会企业的保荐机构,没有1家企业过会,过会率为0;国金证券担任3家上会企业的保荐机构,没有1家企业过会,过会率为0。
看来,海通证券和国金证券IPO项目相关人员一季度过得很心酸。而广发证券、安信证券、中国国际金融、中信建投IPO项目相关人员的奖金可能已经在“路上”了。
会所的乐与愁
除了券商之外,会计师事务所(简称“会所”)也是企业过会的强力“助手”之一。
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最忙碌的会所前三名分别是立信、天健、大华。其中,立信、天健均担任11家上会企业的审计机构,大华担任9家企业的审计机构,三者合计担任31家上会企业的审计机构,占比43.66%,是IPO企业审计的“主力”。
▲IPO 日报自制表
然而,最忙碌的会所中,有的会所“效率”较高,有的会所“效率”较低。
数据显示,立信和天健分别担任11家上会企业的会所,其中立信服务的企业过会4家,通过率为36.36%,而天健过会6家企业,通过率为54.55%。
值得注意的是,最忙碌的会所,其IPO企业通过率并非最高。
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普华永道与中汇分别担任5家上会企业的会所,均有3家企业过会,过会率为60%,承揽项目质量较高。
天健和立信虽然业务量最大,承揽11家IPO企业,但过会项目不高,天健IPO项目过会6个,立信IPO项目过会4个,通过率分别为54.55%、36.36%,承揽企业质量一般。
广东正中珠江承揽的IPO上会企业有4家,没有1家过会,致同工作成果仅比广东正中珠江略好,4家上会企业,有1家过会。
▲IPO日报自制表 注:上述仅选取至少承揽3家企业的会所
律所的苦与甜
最后,不得不说到IPO企业的“法律助手”——律师事务所。
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最忙碌的律所前五家分别是国浩、金杜、康达、中伦、信达。其中,国浩担任11家上会企业的律所;金杜、康达、中伦、广东信达均担任4家企业的律所,上述5家律所合计担任了27家上会企业的律所,占38.03%。
▲IPO日报自制表
虽然,国浩承揽了11家上会企业项目,成为2018年一季度最忙碌的律所,但其仅有6家企业过会,通过率53.55%,并未进入IPO通过率最高的律所前三名。
数据显示,国枫律师事务所和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分别担任3家上会企业的律所,且上会企业均过会,过会率100%,工作质量最高;金杜担任4家上会企业的律所,其中3家企业过会,过会率达75%。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恒、天元均承揽3家IPO上会企业的法律相关工作,没有1家企业顺利过会。
▲IPO日报自制表 注:上述仅选取至少承揽3家企业的律所
2018年接下来的三个季度,国枫和天册能否持续保持佳绩,德恒、天元律所能否实现零的突破?《国际金融报》将持续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