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证监局大门的那一刻,刘敏(化名)如释重负。自从公司被列为监管“黑名单”后,他几乎每月都要跑好几趟证监局接受问询。目前,刘敏越来越觉得工作让自己“心塞”——监管越来越严、中介机构行事越来越谨慎、自身职业风险越来越大……
刘敏是某上市公司董秘。眼下,因为对公司一笔业务的会计处理方式存在分歧,他与审计机构僵持不下,年报“难产”,公司又被监管机构问询……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走访调查了解到,类似刘敏所在公司的遭遇今年骤增。严监管环境下,中介机构风险意识增强,上市公司与其博弈加剧,市场生态正在发生变化。
难产的年报
刘敏有些不习惯。在他看来,公司业绩较差,如果将这笔业务纳入“期后事项”处理,公司今年将面临亏损。作为甲方,他们已很明确地表达了公司的意图,而且这么操作技术上难度并不大。但审计机构就是不同意。
“往年与审计机构沟通没这么费劲”,他说,以前遇到模棱两可的地方,与审计机构多说说就能过关,但现在他们“一根筋”,没以前好说话了。眼看着离年报披露窗口只剩一个多月了,刘敏心急如焚。
这并非个案。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两市共有16家上市公司发布延期披露年报的公告。尽管延期的原因五花八门,但不乏与审计机构意见分歧导致年报难产的公司。
中介机构的“坚持”让一些上市公司坐立不安。“回过头来看,有的上市公司这么多年就是在打补丁,一个接一个。如今,监管环境一变,补丁打不下去了,问题全部暴露出来”,某上市公司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前几年高溢价并购盛行,这两年面临巨额商誉减值压力,有的上市公司因为商誉减值与审计机构意见不合,导致公司延期披露年报,有的甚至临时更换审计机构。
“较真”的中介机构
什么原因导致年报“难产”?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以往“通道角色”鲜明的中介机构,如今越来越“较真”了。
近期,翰宇药业审计报告变更一事闹得沸沸扬扬。3月16日,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在该公司审计报告中注明了强调事项。次日,公司发布更正公告称,在出具2017年度审计报告的过程中,公司管理层与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就有关事项进行充分沟通,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该事项有了进一步认定,认为该事项对公司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双方对此达成共识。据此,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现对公司2017年度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附注的相关内容进行更新更正。
如此变化引起监管层注意。深交所分别于3月21日和3月22日连发两份问询函,要求翰宇药业和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说明上述事件的相关细节。
某上市公司董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一般合作多年,每年都会关注公司的发展,对公司可谓知根知底,知道公司的风险点在何处,往年沟通都比较顺畅,但在目前严监管环境下,中介机构按照监管要求“尽职尽责”,对很多风险点格外留意,导致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不再像以前那么好沟通了。”
刘敏说,以他所在的辖区为例,今年至少有四家公司被列入“黑名单”,监管部门给予重点关注,问题都很细,有时候很难回答。此外,交易所也没闲着。除了日常的监管问询外,针对年报,交易所还通过上市公司向审计机构“传话”,以书面形式通知审计机构要关注公司的哪些“风险点”。
重塑市场生态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年底,中注协曾就上市公司2017年报审计工作提出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关注相关行业的潜在风险,特别是要密切关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控制宏观杠杆率、资本市场改革等外部环境变化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严格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充分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据此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中注协指出,要关注宏观层面风险较高的行业与公司。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角度出发,关注金融类相关上市公司审计风险;从防范经济脱实向虚,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关注互联网行业相关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防范上市公司可能在临近期末突击进行财务造假,提示事务所关注发生重大非常规交易的相关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除上述公司外,业绩常年处于盈亏临界点以及业绩剧烈波动的上市公司等也应当加以重点关注。
同时,要关注业务层面的高风险领域。重点关注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测试与披露,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及影响;除上述领域外,关联方关系及关联方交易、股份支付、持续经营、境外业务审计等也是审计工作应当重点关注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
“目前审计机构压力很大”,一位在审计领域从业多年的资深会计人士说,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更多的时候是“合作与分享利益”的关系,现在则“风险与收益不对等”,责任更大,一旦出了问题,处罚很重,“可以预见的是,严监管环境下,市场生态正在重塑,中介机构的通道角色将逐步淡化,他们会主动回避一些高风险、难沟通的公司,甚至一些上市公司会出现无审计机构的情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