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后,加加食品(行情002650,诊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加食品”,002650.SZ)再现重组迹象。
近日,加加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拟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大连远洋渔业金枪鱼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枪鱼钓”)100%股权,这项交易作价48亿元。
如此高额的对外收购,投资者自然会关注这项交易是否值得。那么,此次拟被加加食品收购的金枪鱼钓前三年盈利情况如何?在做出高额的未来盈利承诺之下,如果完不成业绩承诺,有什么补偿措施?这笔收购的价格相比于该公司目前的净资产有多大比例的溢价?
就以上问题,《投资者报》记者分别通过电话和邮箱联系加加食品相关人士,尽管公司相关人士告知会给予回复,但截至发稿未能获得任何答复。
是重组还是借壳
加加食品公告称,公司已和金枪鱼钓实际控制人励振羽签订了《关于购买资产事项的意向书》,各方就交易方式、交易作价等事项达成初步意见,但尚未就重组事项签订任何形式的正式协议。公司预计在不超过1个月的时间内披露本次重组方案。
公开资料显示,金枪鱼钓成立于2000年,经营一支由31艘超低温延绳钓渔船组成的船队。主要从事金枪鱼的远洋捕捞和销售,是较早进入中国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超低温金枪鱼。按金枪鱼钓官网的说法,该公司为日本最大的中国高端金枪鱼供货商。
倘若这次重组完成,金枪鱼钓将成为加加食品子公司,并承诺2018年至2020年,实现的合计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这意味着平均每年的净利润最少要达到4亿元。
如此高的业绩盈利承诺,对比金枪鱼钓现有业绩水平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如果完不成业绩承诺,有什么补偿措施?而此前三年金枪鱼钓的业绩情况如何?加加食品并未对此进行披露,也未就此回复《投资者报》记者的提问。
此外,引人注意的是,加加食品这次重组看似收购,但也像是金枪鱼钓“曲线上市”。而在此之前,金枪鱼钓曾多次想进入资本市场都以失败而告终。
2014年下半年,金枪鱼钓曾以中国金枪鱼产业集团名义申请在港交所上市,但其招股书遭到数家环保组织的抗议和举报,从而撤销了上市申请;2016年上半年,金枪鱼钓试图“借壳”深市主板公司东方钽业(行情000962,诊股),但没过几个月便终止了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由此,金枪鱼钓首次“借壳”上市梦破灭。
此次加加食品拟收购金枪鱼钓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可能要等到详细的重组方案出来才能看出端倪。
多元化屡屡受挫
值得注意的是,自加加食品上市以来,一直就想通过多元化来寻求突破,但却屡次受阻。
2015年,加加食品斥资5000万元收购云厨电商51%的股权,后者的主营业务为在互联网从事销售及配送业务。然而,2016年及2017年前10个月,云厨电商都出现了亏损,亏损额分别为1886.54万元和748.98万元。截至2017年10月底,云厨电商所有者权益为-3249.32万元。为了止损,2017年12月底,加加食品以0元的价格将云厨电商的这部分股权“送”了出去。
2016年年底,加加食品宣布以1亿元受让创新科存储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股权,后者主要从事企业级存储、云存储等软、硬产品研发及销售。不过,该项投资在2017年7月却又被宣告终止。
去年4月,加加食品还曾筹划收购湖南辣妹子100%股权。期间因加加食品的控股股东、实控人家族与辣妹子关联密切,市场一度质疑其“左手倒右手”。停牌半年后,加加食品宣布终止重组,原因是交易对方未就部分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上市后业绩平平
多次重组失败除了外在因素,或许与加加食品的“内在功夫”不无关系。
加加食品自2012年上市以来,其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6.57亿元增长至18.9亿元,增长率仅为14%;净利润却一直未能超过上市之初的1.76亿元。根据2017年业绩预告的数据,加加食品的净利润为1.61亿元,反而比2012年下滑8.5%。
对比同为调味品上市公司的海天味业(行情603288,诊股),加加食品则远远不如“后来者”。海天味业年度净利润从2012年的12.08亿元攀升至2016年的28.43亿元,5年上涨1.35倍。海天味业2017年三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08.46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25.39亿元,同比增长24.49%。
毛利率方面,在同类酱油上市企业中,2016年海天味业毛利率为47.54%,千禾味业(行情603027,诊股)2016年酱油产品毛利率为48.76%,加加食品仅为35.55%。
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酱油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显示,酱油行业内,海天占据龙头地位,2015年,海天酱油产量占全国酱油产量的13.63%,渠道上占据广东20%~25%的市场份额,覆盖全国市场2000多个县市,尤其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较高;厨邦酱油占据广东20%的市场份额,省外竞争力偏弱;加加食品强势区域集中在华中的湖南地区。
如此看来,正所谓“打铁还得靠自身硬”,加加食品想要收购成功,最关键的还是做好主营业务,改善公司业绩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