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严监管高送转、支持鼓励现金分红”的政策环境下,A股上市公司群体的分红意愿、分红稳定性较以往有了极大改观,中小投资者也愈发认可现金分红这一回报方式,逐步远离“高送转”概念炒作的投机氛围。仔细梳理已公布的2017年度现金分红案例,可以发现高现金分红公司具备一些共性特征。
经营业绩是“高分红”基础
中国平安3月21日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得益于各大主业的稳步推进,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劲增42.8%达到890.88亿元。在优异业绩的支撑下,公司推出了“每股派发现金股息1元(含税)”的利润分配方案,派现规模创下近年来新高。值得一提的是,除本次年末派息外,中国平安在2017年中期已分配了每股0.50元(含税)的股息。由此,公司成为上市公司群体中2017年度高分红的又一代表。
记者梳理目前已披露2017年利润分配方案(包括预披露)的A股上市公司发现,选择高分红回报投资者的公司在去年大多有着良好的业绩表现,且现金流良好、经营稳定。
典型案例如方大炭素。因主要产品石墨电极价格上涨,市场供不应求,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36.2亿元。在此背景下,公司推出了“10派19元”的高分红方案,拟分配现金红利占去年净利润的93.88%。反观2015年、2016年,公司每年净利润仅在数千万元规模,公司2016年度分红方案只是“10派0.22元”,2015年甚至没有分配利润。
方大炭素的“同门兄弟”方大特钢情形也颇为相似。凭借着优异业绩,公司2017年度推出了“10派16元”的分红方案,股息率接近10%。而去年业绩暴增的万华化学更是在2017年三季度便推出了高分红方案。
除了业绩表现稳定外,充足的流动资金也是上市公司敢于高分红的底气所在。同样以方大炭素为例,截至今年3月20日,公司及子公司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余额已达到40.33亿元,足见公司资金实力的雄厚。
关注有“高分红传统”公司
“上市公司可以基于长远发展并经股东大会决策后暂不分红,但不应长期无正当理由不分红。从国际经验看,连续稳定的现金分红往往是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稳定的信号。”这是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去年4月参加某会议谈及“重视现金分红”时的一段讲话。
结合近年来上市公司案例可以发现,长期以来一直实施高分红的上市公司,其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公司治理的规范性都普遍强于其他上市公司,投资者也源源不断地从中得到回报。
下转6版
(上接1版)比如,热衷慈善事业的曹德旺,旗下上市公司福耀玻璃在以高分红回馈中小投资者方面丝毫不含糊。2017年度,福耀玻璃推出“10派7.5元”的分红方案。这是从2014年起福耀玻璃连续4年实施“10派7.5元”的高分红方案,近3年合计分红额已超过56亿元。
从行业来分,业绩表现最为稳定的医药行业则成为高分红的“传统高发地”,2017年度也不例外。仅从目前披露的分红方案来看,每股派现排名靠前的丽珠集团、步长制药、葵花药业、哈药股份、人民同泰等公司均来自于医药细分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当上市公司将高分红当成一种习惯时,即便利润短期下滑,也不会改变其高分红的态度。例如,2016年11月上市的步长制药,尽管当年业绩下滑近五成,但公司还是在2016年度推出了“10派16.14元”的利润分配方案;在2017年前三季度,步长制药业绩同比仍呈下滑态势,但公司控股股东仍提议上市公司在2017年实施“10转3派16.14元”的分配方案。与之类似,尽管2017年业绩同比下滑48%,但近年来一直实施高分红的哈药股份再度决定在2017年度向投资者实施“10派5元”的分红方案,占公司去年净利润的312.7%。
高分红公司还有这些特征
同属高分红,不少投资者会对早年个别公司的“吃光式分红”记忆犹新。细究其中逻辑,此类公司大多是公司控股股东或前几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而大股东出于尽早收回投资成本等角度考虑,其掌控的上市公司彼时推出高分红,则可以舒缓核心股东的资金压力。
那么,在2017年度是否也有类似动机的高分红呢?对此,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权质押作为参考线索,即当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因对外投资等原因需要资金时,往往会将持股进行质押融资,而在其掌控下的上市公司若实施高分红,将现金以红利方式派发给大股东,则可一定程度缓解大股东资金压力。
此外,与中小投资者追捧“高送转”不同,持股周期更长的机构投资者则更加青睐稳定分红的投资标的。因此,业绩表现稳定、机构投资者扎堆的上市公司往往也会通过高分红的方式来回馈核心投资者。
现金分红是投资者获得回报的重要方式,也是培育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的重要途径。高分红的背后,即便各家公司动机不一(个别公司出于铺路再融资或暗助大股东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监管部门的支持、鼓励、推动、引导下,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核心,A股上市公司群体的回报意识正不断增强,有能力分红却长年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正越来越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