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创业板改革要解决能不能服务新经济的问题”、“深交所将为优质的独角兽企业开设绿色通道”、“现行规则对于未盈利的新经济企业要有一定的包容性”……随着A股迎接新经济的政策信号频频发出,两会期间,深交所服务新经济的计划首次浮出水面。
如何看待这种改革思路?创业板应如何成为深交所迎接新经济企业的改革主场?对此,部分上市公司代表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这是一件好事情”
专业从事新材料领域的国瓷材料自2012年登陆创业板至今,营收增长5倍、净利增长近3倍。对于创业板的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国瓷材料副总经理司留启也有自己的看法。
“国家支持这些企业的初心是什么?是让这类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其他的则交给市场。”司留启表示,但目前来看,资本市场对这类企业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以创业板为例,虽然定位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但是门槛的设置对于规模较小、急需发展和扶持的“四新企业”的覆盖还很不够。
司留启以公司自身的发展历程为例向记者详细阐述道:“国瓷2005年刚创立的时候,对资金的需求很大,但融资非常困难。”他坦言,创新企业发展非常快,但体量、盈利能力都达不到创业板上市要求,如果没有资金及时投入,很快就会失去发展机会。他认为,允许未盈利的“四新企业”上市,是一件好事情。
全国人大代表、乐普医疗副董事长马玉璞也有着类似的看法。作为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乐普医疗如今不仅仅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更是一个横跨海内外、在多产品多领域进行深度布局的国际化集团。“这一切,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帮助和支持。”马玉璞说。
不过,乐普医疗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马玉璞告诉记者,注册于1999年的乐普医疗,发展初期很困难。“当时我们拿着国内第一个心脏支架,产品贵,但发展方向很好。企业刚诞生,技术刚研发,要大量投入,刚注册的企业不可能马上就盈利。”在他看来,任何一家高技术公司都有一个“婴儿期”或“儿童期”——“技术很好,发展方向很好,但是还没赚到钱,需要一段时间培养。”
“现在国内一些高技术公司、高成长性公司,它们的成长不是利润成长,而是技术在成长,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它们成长不起来。”马玉璞表示,很多这类企业达不到现行创业板的上市门槛。未来创业板如果服务范围能覆盖到这种类型的企业,将助力企业较快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温氏股份副总裁陈瑞爱也为监管机构的决心和思路点赞。“亏损企业并不等于不良企业,应该加以区分,支持部分这样的实体企业走向资本市场,有助于活跃新经济。”
需同时推出多维度的配套机制
受访的上市公司代表告诉记者,深化创业板改革、服务新经济的举措是值得尝试的,但还需辅以各方面的配套机制,比如退出机制、跟踪评估机制等。
司留启告诉记者,对于未盈利的新经济企业上市,可以先小范围做试点,有意识地培育在相关行业中有一定基础的企业——虽然没有盈利,但是发展方向是市场认同的,同时配合以适当的退出机制,允许“试错”。
陈瑞爱表示,对“独角兽”企业可以设置绿色通道允许其上市,但是必须要有很好的跟进机制,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公司治理,都要严格把关。
马玉璞表示,看待新经济企业,关键要看其成长性,企业上市后市场或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但是从更大的视角看,要着眼于创业板这个平台怎么培育和推动我国新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让创新型企业在国内站稳脚跟,并走向国际。
从这个角度出发,马玉璞建议,希望政策关注的不仅仅是正在准备IPO的新经济型企业,对已经上市多年的存量新经济型企业也能够给予更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他以乐普医疗下属子公司自主研发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心电图自动分析和诊断系统AI ECG Platform为例分析说,该项目是国内首项实现产业化的AI医用技术,该产品诊断项目覆盖主要的心血管疾病,准确性达到95%以上。若上市,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临床注册和上市前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投入。这样的项目,如果能不完全依附于母公司其他业务收益所产生的现金流支持,分拆子公司上市,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无疑是最佳选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