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今日午间发布了对深交所的回复函,对社会关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回复。公司方面回应:不存在“很多扇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经死了”的情形,不存在“2017年11月份就发现存货异常情况并要求员工不得向外泄漏”的情况,公司的扇贝采捕网具对海底生态影响较小,本次虾夷扇贝死亡原因属于自然灾害的结论已经基本明确并形成业内共识。
公告显示,底播虾夷扇贝苗种的全过程受控。每年10-12月份,公司进行虾夷扇贝三级苗种底播,近千名员工和组合业户参与其中,公司称之为“底播大会战”。底播前周密部署,由海洋牧场业务群执行总裁担任总指挥,增殖分公司经理担任副总指挥,执行总裁助理担任督察长,组建标准质量监察、纪律监察、苗种收购、安全保障、后勤保障等小组。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会依次经过外购虾夷扇贝苗种业户筛选、采收前抽测、采购、运输、底播等环节,严格遵守公司内控制度,实施过程监督,确保底播苗种质量。
比如在“苗种质量标准要求”环节,公司要求:壳呈固有形态与色泽,紧闭或微张,无破损,遇刺激后闭合,无异味,无缩边;根据《虾夷扇贝三级苗种采购管理规定》外购苗种有畸形、有石灰虫等附着物苗等杂质累计不超过10%,超出拒收;10%以内的畸形、有石灰虫等附着物苗等杂质不计价。
关于苗种成活率的问题,公司称,不存在“很多扇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经死了”的情形。据公告,公司在收购时会依据《虾夷扇贝三级苗种采购管理规定》,但一些不达标、不计价的苗在大规模收购时无法逐一剔除,故收购的底播苗种会混有杂质及不达标的苗种。鉴于公司在全过程坚守质量控制标准,监督机制完善,故不存在“很多扇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经死了”的情形。
对于“扇贝大面积绝收的第二个原因可能是长期不合规的捕捞方法,违禁耙网已经破坏了海底生态”等质疑,獐子岛回应称,公司的底播虾夷扇贝采捕网具与国际、行业惯例一致。“目前国际上对生态保护管理严格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对于深水扇贝普遍都是采用底拖网为采捕工具,这是目前通行的捕捞方式,公司采捕网具与国际、行业惯例一致。”此外,公司还不断研发扇贝采捕网具,减少对海底生态的影响程度,“公司与大连海洋大学合作,历经10余年持续开展捕贝网具升级改造研发工作”。
并且,公司称,其扇贝采捕网具对海底生态影响较小,“经采捕后一周年内对不同时间内海底底质指标跟踪调查,确认经过相应的恢复期,相关指标又可恢复到之前水平。”
对于“11月份就发现接近90%死亡”、“11月份发现扇贝死亡之后,公司还曾给各级管理人员开会,要求大家不要向外泄漏”等质疑,公司解释称,2017年11月采捕576.02吨,2017年12月采捕了541.64吨,2018年1月采捕了611.8吨,与历史同期相比,扇贝的规格、单重等无明显变化。但受扇贝消瘦等因素影响导致亩产较低;受扇贝消瘦导致的订单减少等因素影响,公司根据订单采捕的扇贝数量减少。
公司总结称,2018年1月,公司在与年审会计师共同进行底播虾夷扇贝年终盘点过程中发现存货异常,海洋牧场再次遭受重创。目前,本次虾夷扇贝死亡原因属于自然灾害的结论已经基本明确并形成业内共识。当前,公司正在接受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