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石化联合会”)今天召开的“2018石化行业经济形势发布会”上,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主任祝昉表示,行业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进口压力增大、投资动力不足等主要问题,尤其石油开采业亏损面大,效益继续恶化。
据他介绍,去年石化市场的进口压力正在增大。2017年,我国合成材料进口持续快速增长,有机化学原料进口再创历史新高。相关产品持续大量进口,对国内市场压力越来越大。海关数据显示,全年合成材料进口总量达4869.8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3%;净进口3880.9万吨,增幅8.2%。其中,合成橡胶增幅达74.1%,合成纤维单体增速14.0%。从主要产品看,聚乙烯进口1179.4万吨,增长18.6%;乙丙橡胶进口169.0万吨,增长6.1倍;乙二醇进口875.0万吨,增幅15.5%。
2017年,进口有机化学原料6222.7万吨,再创历史新纪录,同比增长6.3%,净进口4783.2万吨,增幅4.8%。其中,乙烯进口215.7万吨,同比增长30.2%;丙烯进口309.9万吨,增长6.7%;纯苯进口250.3万吨,增幅61.6%;对二甲苯进口1443.8万吨,增长16.8%。此外,甲醇进口量虽有所下降,但仍达814.5万吨。
“石化产品进口快速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国内市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原料表观消费量增速分别达到7.0%和5.5%,特别是合成材料较上年明显加快。二是国内产品在产品质量、品种、价格上与国外产品相比还存在差距,竞争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中高端市场,占有率较低。三是受环保不断升级影响,一些企业减产、停产,供不足需。数据显示,2017年合成材料产量增速为6.6%,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有机化学原料产量增幅5.4%,减缓0.6个百分点。”祝昉说。
与此同时,化工行业投资动力却仍不足。2017年,受化工行业影响,石油和化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第三年下降,历史仅见。其中,化学工业降幅达5.2%,较上年扩大2.5个百分点,连续第二年下降。从区域投资看,东部地区下降2.7%,中部地区下降3.8%,西部地区下降4.2%,东北地区降幅4.4%。从企业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下降2.4%,其中私营企业下降1.6%;港澳台企业下降1.6%;外商投资降幅较大,达11.8%。投资长期疲弱,对行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据祝昉分析,投资下滑,有多种原因。其一,行业投资经过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进入一个调整缓冲期,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2014年以前的10年间,化工行业的投资平均增幅超过25%,随着新常态的出现,这种增速难以为继。其二,宏观环境影响。近年来,去产能力度越来越大,环保压力越来越强,企业要搬迁淘汰的越来越多,这些对制约化工行业投资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三,很多企业投资方向不明,仍习惯于过去的跟踪模仿,缺乏创新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石油开采业亏损面大,效益继续恶化。尽管2017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总体上明显改善,但受石油开采业拖累,亏损面仍然较大,达到30%。尤其是石油开采业,亏损面竟达58.0%,近六成企业亏损;效益继续恶化,净亏损11.5亿元,连续第二年亏损。石油开采业效益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最后,库存上升加快也值得关注。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存货资金上升12.3%,其中化学工业升幅达12.7%,均创5年来最大增幅。特别是下半年后,呈现快速上升之势。在需求趋缓背景下,库存快速上升,预示市场风险可能增加,应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