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股 - IPO观察 - 正文

IPO审核从严积极效果正慢慢体现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曹中铭 2017-12-26 13:14: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IPO审核从严积极效果正慢慢体现)

新一届发审委自今年10月17日正式履职以来,审核从严,IPO审核通过率低是其给市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像六过一、零通过就是这届发审委的“杰作”。IPO审核从严,通过率降低了,但其积极成果却正慢慢体现出来。

与新一届发审委相比,其前任的IPO审核通过率都明显“偏高”。数据显示,2016年IPO审核通过率为89.36%。今年前9个月IPO通过率为80.99%。而截至12月19日,新一届发审委共审核了82家公司的IPO申请,闯关成功的企业达47家,被否企业达28家,另有6家暂缓表决,1家取消审核,通过率仅为57.3%。如此低的通过率,在此前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此前较高的IPO审核通过率,也派生出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多家财务造假的企业成功蒙混过关;众多企业通过包装粉饰的方式跻身于资本市场;新股挂牌后业绩“变脸”快、下降幅度大等。而且,像去年下半年上市的新股,其年报还曾出现业绩大面积“变脸”的现象。毫无疑问,如果说一两家或少数企业业绩出现“变脸”,或由于行业周期因素,但众多企业出现集体“变脸”,不能不让我们怀疑是审核环节出了问题。

在终身追责的背景下,新一届发审委从自身职责出发,从市场整体利益出发,不仅审核的内涵更广了,外延也扩大了。其关注点从此前的“唯利润论”,已经扩展至持续获利能力、关联交易、业务运行规范性、财务会计规范性、商业模式、同业竞争、募集资金使用以及历史沿革等重大问题的合法合规等方面。客观上,由于新发审委关注点更多了,关注面更广了,也意味着企业过会的难度增加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IPO从严审核的积极成果正慢慢体现出来。如排队企业已经开始产生分化现象。资质与基本面较好,内控健全、运作规范的企业,正借助新股加速发行的东风,快速推进其IPO进程;而那些资质本身有问题、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的企业,要么积极“治病”,要么想方设法延缓IPO进程,甚至于不惜请人自黑,或者干脆一“撤”了之。毫无疑问,这类企业属于企图“浑水摸鱼”的企业。

不仅如此,以往券商保荐机构“胡子眉毛一把抓”、“抢到篮子就是菜”的囤积项目的方式,也开始被其提高的门槛所代替。毕竟,如果保荐的是质地较差的企业,今后将很难过发审委这一关,其声誉与收入都将受到影响。此外,IPO从严审核,也导致某些企业知难而退,对于逐渐解决IPO堰塞湖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IPO从严审核也催生出两大红利。一是将倒逼发行人提升信息披露水平。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准确、不完整,往往会引起发审委的提问,一旦回答让发审委不满意,无形中将影响其过会。如果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那么问询会减少,对其成功过会是大有裨益的。二是将倒逼券商保荐机构提升其职业胜任能力。IPO审核从严,除了保荐机构今后需要精选项目企业外,其自身具备职业胜任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如果保荐机构及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不足,不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更无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或完善,同样会影响其过会。因此,IPO从严审核,对保荐机构的职业胜任能力同样是一场考验。职业胜任能力不足,今后被行业淘汰或许不是什么新闻。

关键词:IPO审核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