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ST重钢主动终止重组 寄望重整寻“重生”)
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和钢铁行业均发生较大变化,化解过剩产能对钢铁行业发展影响较大。在此背景之下,*ST重钢(601005)现已连续两年遭遇巨额亏损,已濒临退市边缘。
一年前,*ST重钢欲通过资产重组化解危机,但在一年后,*ST重钢最终于5月2日晚间发布公告,经审慎决定终止该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将在召开投资者说明会后及时申请复牌。如今,伴随着重组的终止,*ST重钢又将“重生”的希望寄于重整,这或许是其摆脱现实困境的最优方案。
停牌近一年
目前,*ST重钢正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困境,自身负债巨大。据财务报告显示,*ST重钢2016年和2015年已经连续两年巨额亏损,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中,2016年公司账面资产总额约364亿元,负债总额约365.46亿元,资产负债率已超100%。
为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昔日的重庆钢铁(现*ST重钢)曾于2016年6月4日进入重大资产重组程序,拟对公司产业进行必要调整。
按照此前计划,*ST重钢原拟将上市公司所有资产、可置出负债、人员及业务全部置出,由控股股东重钢集团承接;在实现钢铁业务全面剥离的同时,再通过发行股票方式,将重庆市政府旗下的重庆渝富集团100%整体注入上市平台。
而时隔近一年后,因重组方案较为复杂、拟置出钢铁资产涉及债务规模大、债权人众多等因素,预计此次重组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与交易相关各方就重组方案达成一致并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公司决定终止此次重组。
在终止此次重组事项后,*ST重钢表示,将继续围绕钢铁主业经营,并在多个方面制定了明确的长期发展规划,力求做好各方面工作。首先,通过改善资本债务结构,降低财务费用,为扭亏脱困创造有利条件。其次,*ST重钢欲通过对标行业先进企业,力争产品综合成本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以下,并尽快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西南地区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
接下来,*ST重钢需结合现实情况,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完善内控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加强风险防控。此外,*ST重钢希望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精简管理及辅助岗位,力争劳动生产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等。
推进重整避退市
就在终止重组一周前,*ST重钢发布《关于债权人申请公司重整的提示性公告》披露,公司收到债权人重庆来去源商贸有限公司(简称重庆来去源)《通知书》,该公司拟以*ST重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提出对公司进行重整的申请,并通过重整程序清偿其相应债权。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与资产重组不同,重整是一种制度,它是围绕着公司、债权人、股东三方利益进行协调的过程,重整的意义、重整的对象与重组都不一样。
事实上,重整作为司法保护手段,可以针对相关公司进行有效的资产隔离和资产保护,进行必要的资产剥离和置换。在相应的法律程序下,将由股东和债权人进行协商,从而妥善处理职工安置、保护股东和债权人权益,这是避免公司清算、社会财富流失的有效手段。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重整对于挽救上市公司,保障债权人、股东、职工等各方利益,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多家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面临困境时,通常都通过重整手段重获新生。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四川省国资委旗下的*ST川化曾于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且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被深交所实施暂停上市。2015年,*ST川化因资不抵债,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停牌。
经多方努力,*ST川化于2016年11月推出重整方案,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方式,成功清偿公司债务,同时剥离原有业务、引入重整投资者人注入资产。由此,这让*ST川化恢复生产经营能力,并解决众多职工安置、债权人及股东权益保护等诸多复杂问题,顺利实现企业新生。2017年1月初,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ST川化的破产重整成功转型案入选2016年四川省法院十大典型案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