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证券要闻 - 正文

前海恒大调查追踪:产品投资双承压 处罚恐成"分水岭"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前海人寿、恒大人寿调查追踪: 两险企产品、投资双承压 处罚恐成激进模式“分水岭”)

靴子终于落地。

2016年12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独家报道,保监会即将派出两个检查组分别进驻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前海人寿”)、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恒大人寿”)。自此,检查结果和两家公司的前途命运牵动着市场的敏感神经。

2017年2月24日、25日,答案如期揭晓。保监会公告称,前海人寿主要存在编制提供虚假材料、违规运用保险资金等问题,对前海人寿及相关责任人员分别作出警告、罚款、撤销任职资格及行业禁入等处罚措施。其中,对时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给予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的处罚。(详见本报2017年2月27日刊发的《保监会顶格处罚前海人寿,姚振华十年禁入保险业》)

而恒大人寿则主要存在股票投资等方面的违规行为,给予恒大人寿限制股票投资一年、两名责任人分别行业禁入五年和三年的行政处罚决定。此外,还对恒大人寿采取下调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至20%、责令撤换另两名相关责任人、责令就有关问题进行整改等三项监管措施。

保监会从严监管、震慑“金融大鳄”的目的已经达到,但是前述两家保险公司受此影响后的经营与发展情况依然值得关注。对此,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保监会将密切跟踪监测相关公司运营情况,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正常经营秩序,确保稳定运营,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保险业平稳健康运行。”

前海人寿:新产品受限如鲠在喉

从处罚措施来看,前海人寿主要是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受罚,不构成对自身业务的直接影响,但以往尚存的潜在风险及由此产生的间接影响不可忽视。

隐忧首先体现在产品端。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16年1-12月,前海人寿规模保费收入1003.11亿元,市场份额2.91%,同比增速28.72%。其中,原保险保费收入220.45亿元,市场份额1.02%,同比增速26.87%,占规模保费收入的21.98%;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782.66亿元,市场份额6.60%,同比增速29.25%,占规模保费收入的78.02%。

通过上述数据对比,不难发现偏投资型的万能险产品在前海人寿的业务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不过,监管出台一系列人身险新规及要求前海人寿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后,其已有调整业务结构的迹象。

例如,前海人寿公布的29款已售万能险产品开年首月结算利率相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结算利率超过7.00%甚至企及8.00%的产品踪影全无,最为集中的6.00%-7.00%区间整体下移。具体而言,共有4款产品结算利率为6.89%,8款产品结算利率为5.80%,3款产品结算利率为5.30%,8款产品结算利率为5.05%,6款产品结算利率为4.50%。

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前海人寿面对已售万能险产品满期给付及万能险新业务暂停的压力;另一方面,人身险精算新规即将执行,相关保险产品必须进行切换,而前海人寿又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产品,禁令能否到期解除尚未可知,其压力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投资端的压力也是不小。受处罚影响,市场普遍担忧“前海系”股票走势。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2016年3季度末,前海人寿共计买入41家上市公司股票。其中,持股比例达到5%以上的分别为南玻A、中炬高新、韶能股份、南宁百货、合肥百货、潍柴重机、明星电力等。

此外,前海人寿还需尽快寻得一位合适的新董事长人选。

前海人寿2016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季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56.2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12.47%,二者相较上季度末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保险业务收入220.45亿元,净利润40.31亿元,单季度净利润回吐25.17亿元。

恒大人寿:存量股票作何打算?

与前海人寿相比,恒大人寿似乎受影响更甚。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16年1-12月,恒大人寿规模保费收入564.76亿元,市场份额1.64%,同比增速276.81%。其中,原保险保费收入43.89亿元,市场份额0.20%,同比增速236.32%,占规模保费收入的7.77%;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520.87亿元,市场份额4.39%,同比增速280.67%,占规模保费收入的95.26%。

不难发现,偏投资型的万能险产品在恒大人寿的业务结构中颇有独大之势。不过,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已经立下军令状,“恒大人寿必须坚持‘保险姓保’,将下决心调整业务结构,把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原保费占比提上去,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不得低于30%,现在公司要求恒大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不低于50%,力争实现60%。要将恒大金融办成服务社会的金融集团,绝不允许恒大金融成为恒大的融资平台。”

恒大人寿官网显示,其银行渠道共有10款产品在售,以万能型两全和分红险为主,保险期限最短为5年期的恒大人寿金玉满堂一号两全保险(万能型),保险期险最长的为终身期恒大金玉安泰六号年金保险(万能型),以及合同生效日起至年满85周岁后止的恒大人寿稳得利养老年金保险,其余均为10年期,缴费方式多为趸交;个人、团险和经代渠道则包括重大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分红型两全保险、分红型终身寿险、意外伤害保险等;网销渠道则因保监会叫停了其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而暂无产品在售。

当然,与产品端相比,恒大人寿投资端受此次处罚的影响更为直接。由于此前恒大人寿在资本市场买而不举、快进快出的短炒行为,保监会给予其限制股票投资一年、下调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至20%的处罚,这意味着其通过资本市场博取收益、覆盖负债成本的能量大幅削减。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2016年3季度末,恒大人寿共计持有12只上市公司股票,分别为金洲管道、中设集团、栋梁新材、中科三环、中元股份、三七互娱、积成电子、国民技术、梅雁吉祥、金螳螂、宝鹰股份、沧州明珠等。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前,在保监会就恒大人寿短炒行为约谈其相关负责人并进行批评后,恒大人寿选择增持相关争议股票,表态长期持有,自愿锁定半年,这无疑是为应对舆论和监管的压力。如今,恒大人寿在资本市场无法买入股票,存量股票只能持有或卖出,加之权益投资比例受限,其投资范围缩小、投资压力加大。”

恒大人寿2016年4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季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06.1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9.68%,二项指标均略有下降;4季度,保险业务收入9.77亿元,全年累计43.89亿元,净利润7.88亿元,全年累计-4.05亿元。

投资驱动型公司风光不再

见一斑而窥全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折射出投资驱动型保险公司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值得引以为戒。

根据某权威机构的划分,寿险公司基本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价值和规模型、投资驱动型、价值型和股东型。投资驱动型保险公司以中小寿险公司为主,这些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突出“快”字,即快速聚集资金,依靠投资盈利,绝大部分保费收入来自中短存续期产品,经营盈利模式是通过高成本短期融资积聚规模,依靠权益类投资等获得超额利润。

不过,此次处罚事件或将成为这一模式的分水岭。国信证券表示,此次处罚警示作用明显,预计将对保险业模式选择产生重大影响,较为激进的“资产驱动模式”或将终结,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本源更为确信。

某保险公司精算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少数保险公司业务结构单一,中短存续期产品占比高企,资产负债错配,在结算利率确定、账户分设上存在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如今,在‘保险姓保’,‘严’字当头的监管导向,以及一系列人身险、投资新规落地的背景下,一些以中短存续期产品为主打方向的中小寿险公司规模保费收入势必放缓,甚至可能出现规模保费大幅萎缩的情况。对于这些保险公司,淘汰或转型,只能二选一。”

根据安信证券的测算,预计2017年全年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将同比下滑25%,在规模保费中的占比将从2015年的32%压缩到24%,传统保险公司相应比例则较低。

前述保险公司精算师坦言,“这些保险公司转型并非易事,如其长期依赖银保和互联网销售渠道,个险渠道势单力薄,新建既需要时间也需要成本。此外,这些保险公司受自身业务结构的影响,利差损、非正常退保和满期给付、流动性等在内的传统风险更高。”

“关键是保险从业人员和公司必须理解什么是保险、保险干什么。在产品端,应该更好地发挥风险保障的核心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商业保险积极参与多层次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在投资端,更好地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优势,引导保险资金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原则,积极参与实体经济和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南 玻A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