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达2012年以来最高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7-02-28 10:26:0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达2012年以来最高)

今年1月份,央企实现营业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总额891.2亿元,同比增长24.5%。

据人民日报2月28日报道,不单是央企,国有企业运营总体企稳向好。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国1.86万户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降转增,创造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更令人欣喜的是,过去国企利润来自于少数行业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形成,结构日趋优化。

利润转好、结构趋优,国企赢得了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

止跌回升,利润创2012年以来最高增速

“十三五”开局之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走出一条向上的曲线。

营业收入止跌。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3.3万亿元,同比增长0.3%,改变了2015年同比下降7.8%的颓势。其中,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扭转了2015年以来持续下滑的局面。

经济效益转好。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35亿元,同比增长6.7%。不仅终止了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的下降态势,还创造了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亏损面降低、亏损额下降。到去年底,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的亏损企业为4993户,比上年末减少475户;企业亏损面26.8%,比上年下降3个百分点,亏损额也同步下降。

“国有企业稳中向好,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扎实推进。”国务院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表示。

处置“僵尸企业”——资不抵债、经营停滞,“僵尸企业”消耗着资源,不断制造亏损。处置“僵尸企业”成为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摸清底数,一企一策,国资委完成了398户“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处置治理任务。10家经营困难的央企集团,卸下了包袱,整体实现减亏50%,其中,中铝等8家央企集团一举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去杠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降杠杆、控风险是实现“稳”的重要环节。紧紧盯住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国资委采取负债率、负债规模双重管控的新举措,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市场化债转股等改革措施,更为企业雪中送炭。面对60多亿元的银行逾期债务,中国二重和国机集团重组后,与近20家债权银行艰苦磋商40多次,最终达成“以股抵债+现金偿还+保留债务”的债务重整方案。轻装上阵,2016年二重盈利近5亿元,同比增利20多亿元。

降成本——国有企业像挤湿毛巾里的水一样千方百计“挤”成本。靠精细管理挤成本、靠流程再造挤成本、靠技术创新挤成本……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降至82.55元,比上年下降0.61元,为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央企业收入增幅跑赢成本增幅,高出0.5个百分点。

结构优化,新增长点加速形成

判断发展态势,看速度更看结构。

这是国企运营最大亮点——利润不再集中于少数几个传统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加速形成,结构更优、动力更足。

利润来源从单一迈向多元。过去,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集中于石油、电力、煤炭等几个少数行业。审视2016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利润构成,这种状况发生根本性改变,盈利排前三位的行业,其利润总额占比为65.2%,比上年三大盈利行业的占比下降了10.6个百分点。利润来源趋于分散,其中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医药、酒和饮料精制茶这4个行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1656亿元,占到14.1%,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传统利润大户收缩,新的利润增长点带来更多惊喜。2016年,煤炭、电力、石油开采、石油加工这4个能源类行业国企,实现利润总额占比35.3%,较上年下降了8.3个百分点,较2012年下降了18.2个百分点,是2013年以来连续4年下降。此消彼长,制造业成为利润主要来源,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8393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占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较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是2013年以来连续4年上升。特别是其中的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医药这类先进制造业异军突起,连续3年进入十大盈利行业之列。

国企利润构成的变化,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的缩影。

产业结构更轻。在传统的重化工产业承受结构调整阵痛时,先进制造业逆势而上,实现了从潜在优势到新增长点的质变,贡献更多利润。2016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24亿元,增长59.2%。电气机构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419亿元,增长39.5%,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324亿元,增长21.1%。“这一变化,既是国有企业产业优化的证明,也是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沈莹说。

增长动力更绿。高耗能、原材料行业走低,高新技术产业却是亮点频现。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步伐加快,收获累累硕果。神华集团400万吨煤制油示范项目一次试车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能源战略储备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直—15直升机首飞成功,水陆两栖飞机AG600总装下线,填补了我国空白。运—20交付使用,中低速磁浮列车投入运营,全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进入性能测试最后阶段……国企诠释着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啃硬骨头,改革为企业添活力

一切变化,都与改革相连。

“新一轮国企改革,为国有企业效益转好、结构趋优创造有利条件、注入强劲动力。”沈莹表示。2016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从“设计”转向“施工”的关键之年。奔着问题去、撸起袖子干,国企改革全面推向深入。

改革要优化资源配置。2016年,宝钢与武钢、中粮与中纺等5对10家中央企业实施重组,央企户数调整至102户。央企间的产业整合同步启动,首开先河的中航工业将地产业务整体划至保利集团。“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利于盘活存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沈莹说。数据显示,原本同质化发展的央企在重组整合后,重复投入减少、运营成本降低。中国远洋海运实现利润同比增长近8%,经营成本大幅下降,大大增加了在全球海运市场的竞争实力。

改革要着力补短板。活力不足、决策缓慢、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这些国企存在的老问题,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率先瞄准的目标。“十项改革试点”全面铺开:央企二级公司“尝鲜”市场化选聘管理层,10家央企试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首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确定……改革蹄疾步稳,加快落地。目前,中央企业的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已超过92%,建设规范董事会的中央企业达到85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了国企参加市场竞争的活力和动力。

改革要勇于向自己开刀。“瘦身健体”,国企全面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2016年,中央企业累计减少法人2730户,扭转了户数年年增加的态势。层级缩减,效率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压减不到一年,央企据此减亏43.9亿元。划红线、设标准,国资监管主动转变职能,突出“管资本”。投资负面清单制度等创新之举相继出炉,提高监管效率,为企业赋予更大自主权。

国有工业企业效益转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2017年,经济运行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产能过剩、需求不振、原材料价格上涨仍困扰着大量工业企业,压力和挑战不少。

新旧动能转换,难免有阵痛。改革啃硬骨头,过程必定艰难。沈莹认为,从今年年初的数据看,国有企业企稳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展望全年,虽然可能有波动,但改革红利正不断释放,国有企业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继续保持质量效益趋好、布局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远海控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