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有1406家中小创上市公司,中小创公司通过IPO、再融资等共募集资金23373亿元(其中IPO募集资金847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4896亿元)。根据2016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统计,变更募投的公司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629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比例不到7%;中小创公司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合计6,651亿元,使用进度达74%。这表明中小创公司募集资金的主要投向,是为了深耕主营业务发展。公司获得募集资金后,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
据了解,得益于法律法规、保荐人制度以及公司内控三管齐下的有效保证,中小创公司整体上规范使用募集资金,按要求投入募投项目,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方面,《上市公司监管指引》《上市规则》《规范运作指引》等对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募集资金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募集资金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另一方面,保荐人根据《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保荐工作指引》等规定的要求进行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的持续督导工作,直至募集资金使用完毕;最后,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对募集资金使用的决策、审批和风控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并确保该制度的有效实施。
据了解,中小创公司整体上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对募集资金实施专户存储,在规定的时间内与银行、保荐机构签订《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对涉及募集资金使用的问题严格遵循相关审批程序、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做到规范使用。
募投项目是公司基于市场环境及未来发展战略等作出的经营计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可实现性以及经济可行性。随着相关政策、行业环境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募投项目市场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从而需要变更募投项目。但是,募投项目的推进与否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洞察未来的前瞻性与判断能力。
绝大多数中小创上市公司能够按照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投资项目使用募集资金,变更募集资金用途的情况并不普遍。根据2016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统计,中小创公司共有336家公司存在变更募投项目的情形,占比为34%,但变更募投的公司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仅为629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比例不到7%。
据悉,中小创公司的大部分募集资金投向,是为了深耕主营业务发展,不断拓宽竞争力护城河。例如,中小板公司康得新2016年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48亿元,投向先进高分子膜材料和祼眼3D模组产品项目,进行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创业板公司碧水源,则通过IPO以及再融资合计募集资金88亿元,全部用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持续增加公司市场份额。
此外,大多数中小创公司在募集资金到位后,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根据2016年半年报披露的数据统计,中小创公司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合计6,651亿元,使用进度高达74%。
募投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两年,如果将2014年以后(不含2014年)以及2014年以前上市的公司区分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后上市的150家中小创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进度为55%,而2014年以前上市的849家中小创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进度将近80%。
这意味着,募投项目建设进度随着上市时间增加,大部分中小创公司能够积极推进募投项目建设,把募集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