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部委促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酝酿万亿市场)
12月29日,工信部办公厅、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认监委办公室发布《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旨在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协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工信部制订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以促机器人产业规范发展。业内人士表示,机器人产业相关政策有助于产业发展以及龙头公司的脱颖而出;接下来产业基金等具体支持政策可期,产业有望开启新一轮的并购重组行情,万亿市场起舞在即。
通知提出,推动机器人产业理性发展。各地方、各企业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实施指南(2016年度)》的要求,结合本地、本企业经济、技术、人才、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式和规模。引导企业加强机器人细分市场研究,理性和差异化发展机器人,避免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注重引导各项资源向机器人优势企业集聚,集中有限资源攻短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保护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知强调,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各地方可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组建区域性机器人创新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载体,着力解决制约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为企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支持和服务。机器人企业要加强新一代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布局,积极抢占产业发展的国际制高点。
通知还提出,推进服务机器人试点示范。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民生重大问题,创新支持政策和应用模式,推动服务机器人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应急救援、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及时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并有序推广。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则从综合条件、企业规模、质量要求、研发创新能力、人才实力、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对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和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提出要求。
在企业规模方面,规范条件指出,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或年产量不低于2000台套。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销售成套工业机器人及生产线年收入总额不低于1亿元。
在研发创新能力方面,企业对其主要产品应享有知识产权,其中工业机器人相关产品和集成方案的授权专利不少于6项(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或与产品核心功能有关的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0项,且3年内未出现侵权行为。企业单独设立研发团队/部门,每年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上一年度总营业额的4%。企业应具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或工业机器人相关产品及技术取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奖励(包括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在不少专家看来,会议已释放出了提振产业发展的重要信号。“振兴实体经济主战场在制造业,关键在存量,核心是创新。”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表示,除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更重要的是用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工信部近期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到2025年,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我国到2015年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在品牌塑造、创新能力等方面仍与其他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仍是我国制造业亟须突破的瓶颈。业内人士表示,《规划》是中国在制造业升级方面的具体设计和步骤,预示着制造业将在“十三五”期间进入政策黄金期,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
业内人士表示,智能制造领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智能制造也是重点领域。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在1万亿元左右,2020年有望超过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0%。
今年,智能制造领域的扶持力度不断加码,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财税支持等政策都在稳步推进,随着《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出台,配套政策不断完善,智能制造的景气度有望不断提升。
专家认为,加快推进中国制造,还需要诸多综合改革措施配套,包括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导,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最佳组合。
不少专家认为,智能制造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而国有企业改革则将直接影响下一步改革的成败。多家第三方市场机构报告指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期,目前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率低于10%。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
据之前媒体报道,下一步国家将出台一些机器人产业具体措施,支持真正有实力的好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对外合作。从工信部的角度,也会有更具体的重点区域发展指导,加强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引导。“政策都是辅助的,旨在创造良好环境和引导,产业的发展还是要交给市场。”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调查,目前全国规模以上机器人企业达到800多家,各地在建园区有42个,地方出台的支持政策达到77项。“散乱”的产业现状已成为阻碍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关新闻: